“五聚培育创新型经济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04-14 15:53
    去年,省委娄书记在无锡调研时,提出了“建设世界格局中的无锡、现代化形态中的无锡,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和领跑者”的要求。市委李书记在视察锡山时强调,锡山要努力成为全市新一轮发展重要增长极。省委、市委的要求,对锡山来讲是个全新的大课题。世界格局中的锡山,要想争先进位,需要把握住时代和政策机遇,统筹城市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率先高水平发展好创新型经济,切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不可错过的战略机遇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略不是研究我们未来做什么,而是研究我们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锡山地处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区腹地,这一区域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交通条件便利,经济发展异常活跃,涌现出了昆山、江阴、常熟、宜兴、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吴区等经济“明星”。在“慢进即退”的竞争时代,锡山毗邻这些城区,近年来感受到不小的发展压力。奋起直追,路又在何方?
    1.脱困增效之路。走老路,没出路。众所周知,锡山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投资扩张回报递减,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劲,单纯靠投资、要素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已经很难持续。曾经带给锡山辉煌的模式,今天已经不适应了。争做全市增长极,锡山势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观察世界、审视自我,从中找到科学高效的发展路径。
    全球经验给出新选择。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的国家都在不同的起点上寻找着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中东产油国;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创新型经济,在美国、英国、瑞典、日本、韩国等20个国家持续焕发着活力。这些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专利产出占世界大多数。这些国家人口不过9亿,却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有着主导性的话语权。一个消耗少、产出多、效益高、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对锡山来说,无疑是加快转型的最佳路径。
    2.跻身强者之路。创新型经济,一般是指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以知识和人才作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的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作为标志的经济。有经济学家这样比喻:如果说经济发展是一艘航行的大船,投资拉动就好比是人力拉纤,而创新驱动则好比给大船装上了发动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其答案不是单一的,但起主导作用的有两条:一是新经济的性质,它以技术为动力,以创意为引导,植根于创新和进取心;二是美国企业制度的力量。索罗曾经分析指出,美国经济增长大约有80%源于技术创新,仅20%源于资本积累。创新型经济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颠覆了既有的价值传播方式。
    近年来,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即将到来,发达国家着力推动本国经济向产业高端化、产业新兴化迈进。美国“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欧洲“2020战略”、英国“明天经济计划”、法国“生产振兴计划”、西班牙“再工业化援助计划”、德国“工业4.0计划”、日本“光辉日本计划”等战略举措陆续出台,创新型经济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纵观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邻近的苏州,纷纷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出台各类鼓励性措施,大力发展高新产业、新兴产业。拥抱竞争,才能跻身强者。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一轮浪潮中,积极主动,就可能在新的竞争中占得先机,争先进位;拖沓滞后,就有可能陷入被动,落于人后。
    3.时代担当之路。近年,中国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中国制造2025》更是瞄准五大工程和十大领域,着力提升中国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水平,吹响了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经济的冲锋号。无论是从产业升级方向,还是国家发展导向看,发展高水平的创新型经济无疑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锡山——曾经改革发展的急先锋,更应该贯彻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展现时代担当,率先探索,大胆作为。2018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并启动实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将成为助推锡山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鼓励自主创新政策与长三角一体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在同一时空碰撞叠加,构成了锡山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机遇。这一机遇,千载难逢,不可错失。
    二、不容回避的突出矛盾
    一个模式替代另外一个模式,往往伴随的是颠覆性的价值体验。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依靠要素投入,人的创造性和价值情感屈服于物质之下。美国工业革命初期,亨利·福特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每次只需要一双手,来的却是一个人。”创新型经济带来了什么?首先,创新已经从驱动经济增长的一种要素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核心,其他要素皆要围绕它,服务它,延伸它;其次,知识和人才是创新型经济最重要的两个支撑要素,创新就是知识的积累与人的创意创造的融合。过去的重点在增长,各种要素跟着资本走;现在重点在创新,各种要素跟着知识和人才走。本质上讲,创新型经济是“人本经济”,它体现了对人的自由和价值的尊重。从这个逻辑起点分析,锡山仍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矛盾需要化解。
    1.品牌老化“危机”。提到锡山,很多人的宏观印象往往仍停留在无锡城郊区、乡镇企业集聚区。沿着区政府所在地东亭的主要街道,有很多外形“朴素”、格调陈旧的住宅和商业。有时,主城区街道上还有落后小县城常见的“小飞龙”四处穿梭。工业区里厂房、道路也有很多管理混乱,养护缺失的情况。锡山似乎少了些“朝气”,多了些“老迈”。锡山的整体印象、面貌很难与追求个性、富有创意的的“人”建立起稳固的情感链接,这就很难引入好的项目、好的人才。客观来看,今天的锡山虽尚未摆脱城郊区的定位,但是已经有很多丰富的城市功能和鲜明的产业特色,比如宜家商圈、知名地产商开发的人居社区,上千家外资企业已经落户锡山,应该说一个有活力、有品位的锡山正在慢慢成型。“锡山”这一区域品牌在认知上出现“老化”危机,根本的原因是没有重大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元素“植入”人们的心智之中,替代过时的题材。换言之,锡山没有用规划未来和美化当下两个有力的笔触去主动勾勒其现代性的形象。
    2.核心区域“失焦”。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西方经济学增长极理论提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增长极。锡山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动车、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商贸物流等领域,这些产业无疑为锡山的产业积累、社会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锡山的产业主要脱胎于乡镇经济,工业总产值中近八成是传统产业。就引领未来发展看,动力还是不足。地区高端产业集聚度不够,没有形成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发展迅速、扩散效应明显的区域增长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硅谷”、瑞典斯德哥尔摩有基斯塔科技园、法国里维埃拉有索菲亚科技园区;北京有“中关村”、上海有“张江”、武汉有“光谷”、深圳有“深圳湾”。锡山虽然也有开发区、商务区,但仍然没有形成在长三角有首屈一指、全国有重大影响、世界有一席之地的创新“核心区”。当然,这与区位、产业基础等有相关性。但也不容否认,先进地区在创新载体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上,无疑都把握的非常系统、到位。这些工作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商业称之为“品类策略”的应用,我们确实值得要虚心学习借鉴。
    3.科技与经济“脱节”。锡山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仍然存在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锡山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其中研发机构覆盖率、专利申报总量尤其抢眼,但是,科技真正全方位融入产业发展,强力支撑经济发展的局面还没有形成。政府政策条块化明显,“大科技”合力不够。存量企业一定程度上依赖贸易加工模式,研发热情不高。金融机构与企业更多的是简单借贷关系,金融形式不够丰富。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研发市场贴合度低,与锡山产业升级需求匹配度不高。载体模式粗放单一,新业态空间不足。高品质的生活休闲社区缺乏,优秀人才吸引不来。总的来讲,体系比较松散,一个完备、高效、紧密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4.创新风险应对“僵化”。创新驱动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创新。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可以相对节省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是创新却不能节省资本,有时还甚至需要高额的资本投入。这种投入又区别于以往的投入——政府投入资本改善基础设施,道路楼宇看得见、摸得着;企业投入购买设备、土地,都是现实的物质财富。创新型经济则不同,投入不少,但产出很不清晰,甚至产出的波动非常巨大。创新型经济成本大,创新型企业成功率不高。国际上有一个大致的数字,创新型企业最后能真正市场化成功的比例不到10%。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型经济是一个风险经济。锡山区是一个稳定发展的区域,对本区域的社会风险和财政风险都有着超强的把控力,这些工作都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体系,风险的控制走在全市、全省前列。但是对于创新风险,尤其是资金投入风险,原有的制度安排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现实需要。因为,高科技企业、产业的未来收益没有办法用传统方法评估。现实中,如果生搬硬套既有经验,资金投与不投,往往会两头为难。遇到这些情况,甚至需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挑担子”。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是现行体制机制与当前经济发展特别是创新经济发展相矛盾的典型问题。
    三、不能输掉的“锡山精神”
    锡山前身是无锡县,当时的工业经济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无锡县在没有生产原料产地优势的情况下,凭借“四千四万”精神,工业产值位列全国第三的成绩,仅次于上海、广州,被广誉为“小上海”。县域综合实力也是稳坐全国第一,被称为“华夏第一县”。“锡山精神”以“四千四万”为主要内容,实质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践表现是敢为人先、顽强拼搏、争创一流。今天,我们须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以省委娄勤俭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为指引,围绕将锡山打造为苏浙沪地区“创新、兴业、宜居、乐活”优选理想地的定位,自加压力、负重奋起,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再创锡山发展“奇迹”。
    1.聚焦:构建空间新优势。新城建设是优化空间格局、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上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无一例外都是在新城建设上下了大力气。密尔顿·凯恩斯新城(伦敦),马恩拉瓦莱新城(巴黎)、筑波科学城(东京)等著名科技新城都应运而生。从国际经验看,锡山应依托区位特点,以快速便捷到达为起点,打破现有区划格局,整合最优资源,对标世界一流的标准,以全区之力形成局部不对称优势,全力打造“核心”,规划建设一个开放、创新、人居、生态的国际新城,大力促进创新性经济形成和发展。选择相对成熟区域,精准聚焦产业,借力品类策略,启动新品牌,全力抢占“创业、创新为核心,全要素保障、国际配套为特色”的全链条定位,形成品类上的优势,占据地区品类第一。以“企业家的城市,年轻人的社区,创富、生活,相知一生”为推广愿景,不断升级锡山经济开发区、锡东新城、翠屏山旅游度假区功能。以丰富经济业态为着力点,重点提升宛山湖、映月湖、滨江学院板块、锡山科创园——平谦产业园区北部创业经济圈、V-Park——云林服务业商圈能量层级,努力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区、上市总部经济区、国际创业社区、国际人居社区、国际科教区;以留住高端人群为着力点,探索对接GRS健瑞仕(美国最大康复医疗集团)、和睦家、明德等外资医疗集团建设国际健康保健区;以搭建流量入口为着力点,密切跟踪美国六旗小镇、英国环球嘉年华、韩国乐天世界、美国乐高乐园、意大利加达云霄乐园、长隆水上乐园等著名游乐园项目,力争建成辐射长三角的休闲娱乐“打卡地”,丰富翠屏山、白丹山、九里河旅游度假区内容;以提质要素配套为着力点,围绕高铁商务区导入产业基金、投资机构、科技银行、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的新金融形态,打造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
    城建和规划部门要有步骤开展城市更新,将城区中不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地区做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提升。北京的“798”街区、上海的智慧湾科创园、深圳的优客工场(主要业务为共享办公,估值110亿元的独角兽企业),均是通过城市更新,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锡山主城区,尤其是东亭板块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土地利用上已进入存量土地的发展阶段。大拆大建,无疑将困难重重。学习浦东、昆山经验,创新资金、资源使用办法,力争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对城区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棚户区等进行资源盘活、功能提升,加快城区创新体建设。围绕现代城市功能定位,不断丰富金融、投资、科技、创新、人文、环境、经济和民生等诸多要素,形成支撑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城市功能圈。
    2.聚新:打造品牌新形象。一个地区要想保持吸引力,就需要跟上时代,不断的将功能、服务、活动推陈出新。一方面,要有明确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是城市的名片,是描绘城市愿景、传达价值情感的总关口。苏浙沪地区“创新、兴业、宜居、乐活”优选理想地就是当前锡山区的目标定位。各部门、各板块围绕这一主题,开展适应新时代、富有新意的众多创新举措、活动,多方面、多角度丰富主题内涵,立体化推进优选理想地建设,将区委、区政府新的部署落地、生根,态势上形成合力向前、众星拱月之势。另一方面,注重挖掘锡山新定位——苏浙沪地区“创新、兴业、宜居、乐活”优选理想地文化内涵,整合资源来赋予锡山形象新生命,开展整体形象推广。讲好“锡山故事”要将优选理想地内涵和精神风貌通过不同形式渠道尤其是新媒体表现出来。重点是改变传统的宣传观念和“居高临下”的视角,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将“人”视为生活的主体,传达价值情感和品格定位。
    3.聚力:推进协同新生态。从制造经济向创新经济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系统性的演进。从创新经济学角度看,创新型经济的体系中,政府是主导者,企业是产业主体,高校科研院所是创新源,金融部门是核心支撑。创新离不开各个要素的共同作用。进入新时代,政府应该强在规划上、法治上和政策上,尽快从干预市场和企业的具体行为中抽身。“建设世界格局中的无锡”必然要求产业和科技由跟跑变为并跑、甚至领跑。从区情来看,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专业+落地目标产业”的技术实现路径是最实际的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本质是科学技术资本化的过程。集聚一大批实力强劲、操作专业的金融部门尤其是风险投资机构,补齐金融短板已刻不容缓。特别重要的一点,要继续创新国有资本的投入办法,以新组建的文商旅、锡山金投等国有平台为着力点,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锡山建设,发挥国企龙头带动作用。从先进典型实践层面看,武汉“光谷”、苏州工业园区等地,在创新体系的建设上值得学习借鉴。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政府力求阳光透明,强调“富规划”,大力引进高科技企业,努力汇集科教资源(引进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中科院纳米所等28所中外院所),强调金融保障(成立沙湖股权投资基金,机构众多,总规模超千亿)等。高质量的要素集聚,促成了良好创新生态的形成。就锡山而言,创新体系还不尽完善,政府“热情高,社会参与少”的现象比较突出。军事上有一句话,说现在战争是“体系的对抗”。发展现代经济,地区间的竞争也是类似。攀高比强,不能只盯着局部指标看,要正视体系的建设,忽略了这个根本着眼点,用线性思维看问题,很容易本末倒置。比如,苏州工业园区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接近无锡市高企的总数。如果咱们为了追赶先进,拼命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做文章,而不去完善我们这个地区创新体系、创新生态,工作导向上就“跑偏”了。
    4.聚势:赋予政策新动能。高水平的创新型经济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政府科学引导。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通过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正如之前提到的,创新型经济是高风险的市场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不能再简单靠“大、干、快、上”的勇气,更多的要依靠专业的判断、精准的操作。为适应创新型经济发展,政府要变成行家里手,进一步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一是尽快实现政府决策咨询规范化、法制化。加快出台政府规范文件,在政策层面对决策咨询架构、经费、流程等提供法制依据。建立政策研究室+官方智库+高校科研所专家+专业咨询公司的多维决策咨询体系,以应对决策面临的日益复杂的挑战,增强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二是突出服务导向。落实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普惠措施,放大成本“洼地效应”,降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入门槛。同时,增强政策精准能力,通过经济功能体创建、项目资助和政府奖励等合法合规政策手段,不断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针对锡山区情,政策重点应放在大平台、大基金、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和终端装备项目的引进上,大力吸引包括以色列国家基金(商务区)、长城研究院(开发区)、智能家居产业园、天安云谷等在内的专业投资基金、大型应用研究机构、专业创新载体、科技地产商和重大项目进入锡山,依托“以大聚强”“以专聚优”“以核心聚链条”“以终端聚产业”策略,多渠道招引高新产业和高科技企业落户。
    5.聚才:培育人才新群落。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在产业创新人才引进上,锡山积极行动,成果显著,集聚了大批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政府管理人才引进上,区委、区政府大胆探索,面向国内“双一流”高校和世界排名前200的知名大学,招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此优化干部队伍,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注重发挥规模效应。在生物界,一个生物种群要想在生态系统中存活、发展和壮大,必须要达到临界规模。种群数量达不到这个规模,种群就会在竞争中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人才群落也有这样的规律。锡山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建立新的富有活力的机制,必须有信仰和支持这种创新的人才群体。这样的人才数量,必须要达到临近规模。只有创新型人才达到相应规模,新事业才能初具雏形,才能形成人才“磁场”,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反之,如果初始人才数量达不到临界规模,创新型人才就是被同化、排斥,逐渐流失殆尽,谋划的新事业将会重新回到旧起点。这一点,无论是对产业人才还是政府管理人才都是一样适用。二是注重人口结构优化。从全国人口层面看,90后比80后少5400万,减少三分之一。00后比90后减少2800万,总数是80后的60%左右。具体到无锡:一方面,到“十二五”末,锡山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0.5万人,老龄化率超过达23%。锡山区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强,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全国人口形势变化、西部大开发、产业梯度转移等情况的发展,锡山的外来就业人口数量连年走低,企业招工难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国内城市间掀起了一波“人才大战”,大力抢抓高素质的人才落户。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济南、郑州、宁波等在内的50多个城市,都推出了落户优惠政策,本科以上学历甚至可以零门槛落户。呼和浩特、沈阳、南昌更是将落户门槛降至中专学历。结合前面提到的背景看,这种“人口焦虑”并不难理解。创新型经济的建设离不开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家,也离不开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所以,除了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外,高素质的青年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也不容忽视。十几年前,昆山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其“新昆山人”计划以优质便捷的社保、落户等政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技术人才落户昆山,为昆山的经济腾飞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当时,很多人说昆山是由“中专生”建设起来的城市。今天,锡山经济发展面对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对容易的获取大量劳动力的条件已经不再具备。如果锡山经济发展想要再创辉煌,不得不考虑好城市发展、产业升级、人口优化等匹配问题,在立足产业、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拥有专业技术的年轻人才充实到产业队伍当中。
    创新路,必然是艰辛路。去除旧思维、摆脱旧束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牵涉面广,影响大,面临的阻力必然不小。身处这个时代的锡山干部,都应本着对党和锡山事业负责的态度,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目标,以无私忘我的精神,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奋力前行。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创新路必然变成光明路,锡山跃升发展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