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

    2020-04-14 18:00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要从体制机制、要素培育、企业主体和产业发展四个层面发力,努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中央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部署和安排,坚持创新发展、促进要素协同、培育完善生态、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构建“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关键要着眼于“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强”这几个关键词,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一是创新引领。发展核心技术,进行价值链升级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只有人力资本雄厚、创新能力强大,才能通过自主创新掌控产业核心技术,推动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升级,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位置的高端化。其目标是掌握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合作网络,技术和产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一批成果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产学研合作紧密,创新成果转化渠道顺畅,辐射效益强,推动新兴产业不断诞生成长,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者;创新动力强大,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是要素协同。根据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人力资本是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的源泉,技术积累及其外部性引起的规模收益递增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金融发展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也不可或缺。通过发挥现代金融的资本媒介功能、跨期风险配置、财富管理、并购重组和高效支付服务等功能,能够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促进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分散科技创新和创业风险,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因此,现代产业体系要求拥有数量庞大、质量优良、结构合理、配置有效的科技、金融、人才等优质要素,并且建立起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优化要素配置,提升要素效率,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引全球各类人才投身到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现代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
      三是链条完整。从产业链角度看,我国产业体系的突出问题是加工制造能力强,而核心零部件、高端研发和市场营销等环节受制于人,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合作不紧密,协同创新少,缺乏产业链的合作和整体布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需要构建链条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发展从主要依靠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中高端制造、市场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不断增强产业链控制与主导能力。
      四是竞争力强。竞争力强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最终结果,主要表现为:拥有一批实力强大的世界级企业,全球产业链主导能力强;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力,劳动生产率高、全要素生产率高、产品质量高、比较优势强;拥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强大的营销网络和主导全球市场的能力,品牌知名度高,产品附加值高,等等。
      二、要实现我国产业从“做大”到“做强”的新跨越,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体制机制、要素培育、企业主体和产业发展四个层面发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以“稳转新集”夯实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链基础。所谓“稳转新集”,是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要素,稳定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继续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对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关键电子元器件、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核心链条开展集中攻关,新建扩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推动新兴行业实现突破发展;鼓励地方以园区为载体推进产业集群优质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发挥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协同作用,构建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以“稳转新集”形成合力,建设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具体而言,针对我国加工贸易中使用的核心零部件以及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高度依赖进口、受制于人、附加值低的现状,要加大高附加值零部件环节的进口替代和本地化的产业链配套。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的提升,促进我国制造业从简单组装、辅助零部件制造等向高级组装和核心零部件制造的分工阶梯攀升,实现生产环节和技术含量的提升。此外,也要积极构建全球营销网络和流通体系,逐步打造自有品牌,塑造中国制造高质量和高端形象定位。
      第二,以“四个协同”夯实现代产业体系的要素基础。一是加快科技要素培育。改革现有科技体系,真正释放科研人员活力,提高企业科研决策话语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合作、开放共享的创新体系,着力攻克一批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关乎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二是加快现代金融要素培育。支持现代金融机构通过资本纽带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互动的产业生态圈,发挥现代金融的资本媒介功能、跨期风险配置、财富管理、并购重组和高效支付服务等功能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促进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分散科技创新和创业风险,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三是加大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厚植创新沃土,重点加强企业家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中高端技能人才等“三类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吸引和培育一大批有经验和影响力的复合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投身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发展协同。四是构建要素协同机制。通过重塑产学研合作机制,改革不合理的金融体制和教育体制,破除制约要素流动的不合理障碍,优化要素配置,提升要素效率,增强人力资本提升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形成实体经济与高端要素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第三,以强本固基夯实现代产业体系的微观主体。国内外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经验表明,世界级创新型企业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持续投入能力,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也应重视企业微观主体的培育,借助全球产业体系重构契机,推动企业在研发设计、技术创新、生产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提升本土企业竞争力,并促进优势企业利用创新、标准、专利等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并购,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和产能合作,有效整合全球资源,积极构建全球价值链。
      第四,以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制度基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仅需要推动生产要素质量变革、优化各种要素资源的配置,更需要深化改革,推动政府服务和体制机制的深层次变革,激发实体经济和要素发展活力,营造良好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要深化金融、土地、能源等要素市场改革,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有效的市场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绩效优化。要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领域,鼓励在我国设立全球研发机构,开展全球创新与产业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助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