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工业园区:家门口享受“绿色红利”

    2019-09-16 16:51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家门口享受“绿色红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尽管是“工业园”,但江苏省淮安市工业园的发展始终将“绿色生态”作为自己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坚持绿色招商,打造生态产业链,大力实施节能环保措施,推进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淮安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淮安工业园还获评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被环保部列为国家环境服务业试点园区,在201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荣获全市先进园区称号。
    坚持高起点规划,彰显绿色发展匠心。工业园区始终秉持“高质量生态”的匠心,坚持规划引领、特色发展,把绿色发展融入发展理念之中,按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空间要求,坚持“大家设计、名家规划”的高起点,立足“规划超前、严守红线”的高要求,突出“科学前瞻、系统布局”的高标准,聘请国际知名设计院进行设计规划,合理安排工业、商贸、研发和生活区域,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组团相间、生态相连”的三位一体空间布局。
    坚持高质量发展,守住绿色发展初心。工业园区提出走“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的发展路子,绝不走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老路。大力推进绿色招商,聚焦智能制造、现代家居、食品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招引绿色产业、绿色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壮链。所有入园项目严格项目能评环评审批,严守环保底线和生态红线,严禁资源消耗大、污染程度高、环境行为差的项目入园,从源头上控制污染。2010年以来,先后拒绝污染项目80多个。2018年,园区的PM2.5浓度降幅、优良天数均达到省、市目标考核要求,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全年未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件。
    坚持高标准整治,坚定绿色发展决心。多年来,工业园区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围绕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精准施策、持续发力,解决发展中的“生态病”。全力整治河道沟渠,做好水净文章,将“河长制”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形成“主动担当、齐抓共管、落细落小”工作格局。保障推进上,制定“河长制”实施方案,建立河流长效管护办法等10余项配套制度,设立财政专项经费,自上而下明确区、办事处、村级河长33人,实现河道全覆盖。聚焦重点难点,坚持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统筹实施岸上截污、河道清淤、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河流综合整治工程。目前,辖区内无一条黑臭水体、无一条污染河流,水清岸绿、生态宜居的生态美景加速形成。
    园区绿色覆盖率达42.2%,宁连路办事处创成“淮安市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示范乡镇”,古淮河生态公园内郁金香、牡丹、芍药、玫瑰争奇斗艳,美不胜收……淮安工业园区建设房管局局长、区河长办副主任何家松介绍,近年来,工业园区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园区老百姓真真切切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绿色红利”。
    在绿色富民上,工业园区积极响应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机遇,与淮安交通控股公司签约,携手建设“淮味千年”田园综合体。该项目占地约1800亩,总投资约3亿元,主要建设高端农业会议中心、淮味千年博物馆、淮安大米博物馆、淮忆乡村、淮上大集、淮稻农田及相关基础设施等,着力打造一个主题鲜明、功能复合,集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项目,成为市民休憩身心、拥抱自然的重要目的地。
    在绿色乐民上,工业园区精心建设了古盐河生态公园,2200亩的古盐河生态公园蔚然成景,种植有广玉兰、香樟、国槐等100多个品种1.2万多株树木。同时,坚持一路一景、因路造景,全面提档升级园区道路绿化。新建、改建56条道路绿化,建成6万平米的栖霞河、永清河生态廊道,完成发展大道等道路绿化,新建城市小客厅等街头游园,绘就出“点上盆景、线上风景”的美丽生态画卷。
    在绿色安民上,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整治村庄环境,高标准、大力度、快节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清除、农村空间杂物清理、农村水体清洁、农村厕所改造等六项重点工作,“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垃圾实现日产日清。
    淮安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园区分局负责人胡玉霞介绍,工业园区作为一个以工业企业为主的经济发展平台,坚持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路径,严格环保政策落实,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速产业提档升级,组织洛克弗等一批重点企业实施全过程清洁生产控制;推进苏北拆解再生利用项目快速发展,强化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实行在线动态监管和技术升级改造,全力推进园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8年,工业园区的空气优良天数达280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12.4%。
    另一方面,工业园区详细梳理归类出停滞项目、低效企业,实行精细管理,盘活闲置资源,通过“一个遗留问题、一套解决方案”推进机制,综合运用“依法处置、资产回购、项目嫁接”等多种举措,对闲置空间进行二次开发,“烂尾”项目处置取得实质性进展,洁净制品、净水滤芯等一批“轻资产、创新型”项目先后入驻,既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也增加了现有空间存量,实现环境保护、纳税贡献双赢。
    (淮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