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苏滁高新区走出高质量合作共建道路

    2020-06-15 15:28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2011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江苏安徽两省、苏州滁州两市合作共建的重点项目,园区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者,也是一体化发展的受益者。”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广兰说。
    6月10日,安徽省委宣传部举办“走进安徽国家级开发区”系列新闻发布暨集中采访活动来到中新苏滁高新区。在发布会上,杨广兰介绍说,他们已连续4年位居安徽省开发区综合考核前20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在滁州市保持领先,2019年财政收入增长2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6%、外贸进出口增长122.5%。园区已成为滁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成功案例。
    据杨广兰介绍,不同于一般开发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实行双主体管理机制,园区管委会是管理主体,中新公司是开发主体,双方招商引资分工不分家,园区管委会以内资为主,中新公司以外资为主,重大项目合力攻坚,招商队伍和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近年来,中新苏滁高新区累计签约引进项目200多个,协议引进资金超720亿元。而今年1-5月,园区全力克服疫情影响,招商引资实现了数量、质量双提升,新签约项目22个(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项目19个),比去年同期多3个,协议总投资54.6亿元,同比增长125.4%。这一成绩可以说非常难得。
    在园区企业达亮电子,也可以感受到一种澎湃的发展动能。据悉,该公司是一家整合上游、中游、下游制程到照明产品应用一条龙生产的国际级 LED 领导企业,在滁打造从材料加工、芯片制备、器件封装、产品应用的LED全流程生产基地。在该公司的芯片筛选车间内,一台台全自动机器正在对芯片进行筛选检测。
    达亮电子(滁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启仲介绍说,“2010年,我们落户在苏州工业园,2017我们决定把苏州的产能迁移到滁州,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滁州区位优越,客户对接便利,中新苏滁高新区提供了很好的载体,环境非常满意。我们现在9成的产能都是液晶电视的背光源,产值较照明用光源大幅提升,利润达15%-20%。”
    据悉,中新苏滁高新区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0家,省知识产权贯标试点单位5家,10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科创板挂牌,主体培育成效显著。为进一步促进招商引资,支持企业发展,园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软硬兼施”:
    软环境,体现在服务上:坚持在服务企业上做“加法”,打造苏滁服务品牌,比如:设立苏州模式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实行“二号章”行政审批,园区实现封闭管理运作;在全市建成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平台,择优引进十几家人力资源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企业“用工难”;建立了首问负责机制、全程帮办帮扶机制,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通过搞好服务,不少原先租赁标准化厂房的企业纷纷追加投资在园区购地建厂,不少企业负责人已成为园区的“招商员”,以商招商呈现良好态势,形成了“乘法效应”。
    硬环境,体现在配套上:引进了南京琅琊路小学、苏州国际外语学校、上海兰卫高端医疗中心等优质配套项目,建设了苏滁医院、蓝白领公寓、星级酒店、商住小区、职工子女托管中心等300万平方米功能配套,打造了清流河景观带、大王公园、鱼尾狮公园、苏州公园等景观工程,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
    杨广兰表示,当前,滁州站在了总量全省第三新的历史起点,园区也面临着长三角一体化、与南京同城化、与苏州飞地合作一体化等重大政策利好,下一步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不断做大做强,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