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长制”:用创新赢得产业话语权

    2021-03-12 17:05
    传统产业比较优势改变,新兴产业“缺芯”“少核”,粗放型发展方式“穷途末路”……作为我国重要增长极的长三角,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要打好改革‘主动仗’,以改革促产业转型。”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为长三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应开展产业集群群主制、产业链“链长制”改革,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横向、纵向深度合作。
      2019年,浙江省为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首创了“链长制”。2020年,为应对复杂形势对产业链的冲击,全国20多个省市推出各自的“链长制”。共同导向就是主要领导挂帅,负责一个或多个产业链,围绕固链、补链、强链进行探索。
      “链长制”不仅在疫情中助力“六保”“六稳”,更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上发挥积极作用。
      “链长”牵头优化产业链
      2月27日,南京牛年首场企业家早餐会召开,聚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政府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要‘有所为有所放’。”既是市长也是“链长”的韩立明说,在当好资源的整合者、校企之间的撮合者、发展的助推者方面,还要下更大的功夫。
      “链长制”作为新生事物,其首创者浙江省也在前行中不断探索改革路径。
      “新发展格局下的‘链长制’要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对‘一带一路’倡议、自贸试验区发展、内外贸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面对破解关键技术、重要设备时所遭遇的‘卡脖子’难题更要有所作为。”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坚委员建议,要立足产业链现状,画好产业链“底图”;坚持更高层级统筹考虑产业布局,画好产业链“蓝图”;遵循产业链发展规律,画好产业链“架构图”,精准引导产业链升级。
      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
      “链长制”虽然是地方政府在经济治理中的主动担当,但产业创新、技术攻关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己。
      王秦表示,应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特别是以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务为牵引,部署一批重大攻关项目,在基础研究、前沿引领技术、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对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合产生黏合作用。”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建议,“链长”应牵头做好知识产权的分析评议、导航、预警等工作,用数据对技术路线图谱、产业发展态势“精准画像”,指导企业规避风险、精准布局。
      “政策推手”拉动上下游
      构建新发展格局,也为中国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更多机遇。
      2月2日,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收到来自市医保局的“政策大礼包”:该公司研发的1类创新药“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进入2021年新一批《医保支持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清单》,医疗机构将优先使用该创新产品。
      至此,已有19个药品进入该《清单》。2020年,南京对首批9个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实际采购金额超过1000万元。
      帮助创新产品拿到订单,既是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米”,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南京率先成立创新产品推广办公室,出台创新产品评价办法。2020年11月,南京公示首批63个创新产品。这些创新产品将获得政府部门提供的专场推介、供需对接等专享服务。而此次上榜公示的产品,也全部来自南京八大产业链。
      “‘链长’的职责重在打通产业链循环中的‘第一公里’,即资源配置的问题。同时,也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即营商环境服务的问题,促进产业链有效运行。”颜晓红认为,“链长”作为区域行政长官,就是要搭建产学研用跨界融合互动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强补齐产业链。
专家讲堂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 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内向化的政策建议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