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产城融合的模式及实施路径研

    2020-04-08 16:15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作出的战略决策,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高新区的产城融合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要求园区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宜业、环境友好的园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逐步由单一形态向综合形态转变,产业升级和新兴业态的引入带来产业结构转型,但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拥堵、潮汐现象严重等带来产城关系发展更深层次的问题。基于此,“产城融合”被提出并用以解决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需求。
    一、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国内专家对产城融合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上海紫竹高新区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具有理论指引和借鉴意义。张道刚认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与产业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城市与产业“双向融合”的实质就是“平衡”。刘瑾认为产城融合是建设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城区。颜未海认为产城融合是指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坚持“以城带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原则,对老城区的功能加以完善,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苏林认为“产”指产业集聚、产业文化,包括工业和服务业;“城”指城市功能集聚,包括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协调功能、集散功能、创新功能。仝中燕认为产城融合必须以产业促进人口集聚和城市转型,以城市实现“人”的城镇化,使人、产、城三者之间和谐共生,逐步达到城镇化的新阶段。邹伟勇认为产城融合应该是城市与园区互动融合、园区内部生产与生活功能融合、人与环境的融合。石忆邵认为产城融合发展是指产业、城镇、企业、人四者之间依靠土地和交通等基本要素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的区域创新网络系统。
    在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方面,颜未海认为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有产业型高新区、综合型新区和产城融合型高新区三种模式。刘瑾认为有“以产促城”——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城区发展、“以城兴产”——通过新城复合多元化发展带动产业整体提升、“产城融合”——生产、生活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等模式。邹伟勇认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由单一工业区向综合性城区转变,转变的过程包括依托主城的快速发展、功能完善的稳定发展、产城一体的科学发展等阶段。
    在产城融合的实施路径方面,颜未海认为产城融合的实施路径有引进适合的产业和升级战略、部署并实施社会化战略、强化高新区有机成长和功能用地的适度混合使用及构建体系化高新区城市公共等级服务网络。张建清认为要加强规划引导、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本地居住比例和优化资源配置。苏林认为要构建绿色产业链,打造“绿色高新区”,创造安全的园区环境,科学划分功能区块,营造人文氛围,促进文化互动。刘瑾认为要实施优化结构、提升功能、升级产业、组织交通、优化配套、营造城市风貌、低碳发展等路径。姚莲芳认为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引入和建立符合的体制机制。
    综上所述,国内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产城融合的内涵、发展模式及实施路径,都强调了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产城融合。只有“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实现城市和产业的两者“平衡”,才能真正实现“产城融合”。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步由单一发展产业的高新区向综合型高新区转变,并不断以建立产城融合科技新城为目标进行开发和建设。在产城融合实施路径方面要遵循规划先行、配套优化、低碳绿色、服务升级等路径,为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奠定发展基础和明确发展方向。
    二、上海紫竹高新区“产城融合”的实施路径研究
    上海紫竹高新区在规划之初,就以打造产城融合科技城为发展目标,是非常典型的产城融合型高新区。本文对上海紫竹高新区“产城融合”的实施路径进行了具体研究,分析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产城融合”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为其它高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紫竹高新区基本情况
    2002年,上海紫竹高新区正式获批成立,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所在的大学校区,集聚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研发基地和由紫竹基础教育园区、紫竹半岛国际社区建设构成的配套区三部分组成。2011年6月,获国务院批复升级成为国家高新区,成为全国惟一一家以民营企业为开发主体的国家高新区。
    上海紫竹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和园区运营数据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以微软、英特尔、可口可乐、印孚瑟斯、中国商飞、中广核集团、东软软件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纷纷入驻紫竹,同时也集聚和扶持一批以至纯股份、申联生物、基因科技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培育和孵化了一批以汉翔信息、云轴信息、冠勇公司、移康智能等业内有影响力的创业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以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电子、新能源与新材料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二)高新区“产城融合”的实施路径
    上海紫竹高新区“产城融合”的实施路径研究主要围绕紫竹在“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园区规划阶段
    (1)合理规划,分期开发,一张蓝图干到底
    合理的规划对园区建设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开始时就围绕产城融合进行园区规划,相比建设完成后再进行转型升级而言,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建设效率,而分期开发又使园区建设有机会根据国家新政策和产业发展新动态进行适当调整,能够让园区建设紧跟最新发展趋势。如上海紫竹高新区在园区规划时,由于起步较其它国家高新区较晚,这给了紫竹更多时间和机会去研究学习已经建成或建设当中的开发区,在借鉴总结他人开发建设的经验后,上海紫竹高新区在建园初期制定总体规划时,就将打造产城融合科技城定为建园20年的长期目标,具体内容为“经过10-20年的建设,到2020年力争把该区域建设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环境优美,商住功能齐全,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集聚的现代科技新城。”上海紫竹科学园区规划纲要实施之后的10余年间,上海紫竹高新区根据这个规划分期开发建设,并不断根据国家发展局势和产业新形势进行微调,目前,上海紫竹高新区离建成产城融合科技城的目标越来越近。
    (2)“生态、人文、科技”的建园理念贯彻至今
    很多开发区在建立时,不重视和不提倡建园理念,或是有建园理念而不落实到实际建设中,但事实是坚持建园理念对开发区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上海紫竹高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人文、科技”的建园理念:生态,即注重环境保护,上海紫竹高新区的招商以研发类项目为主,将对环境可能有影响的制造类企业拒之门外,同时集聚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总部和国内知名研发机构。人文,即重视人才培养和发展,上海紫竹高新区在成立之初,就率先整建制引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为区域的人才储备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紫竹注重以人为本,希望通过建设宜居宜业、环境友好的园区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科技,即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入,注重入驻项目的科技含量以及注重高校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及落地。坚持“生态、人文、科技”建园理念发展起来的上海紫竹高新区,生态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接近园区面积的1/3;人才质量优势明显,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千人计划”人数占到上海市“千人计划”人才总量的1/4,在园区工作的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超过80%;科研水平持续提高,园区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超过90%,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总量超过80%。
    第二阶段:建设发展阶段
    (1)机制体制创新取得高质高效的成果
    近年来,创新机制体制多次被提及,部分国家高新区也进行了机制体制创新的尝试。一个适合的机制体制对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建设发展阶段,创新适用的机制体制能够帮助高新区不断根据新政策、新形势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促进高新区健康持续发展。
    上海紫竹高新区是国家高新区中惟一一家以民营企业为开发主体的高新区,在股权结构上采纳了开放式多元化股权结构和市场为主体的运营机制,搭建了由民营企业、高校、市区镇政府“三结合”的全新组织架构,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社会经济资源的总体运营效率。上海紫竹高新区(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上海紫竹高新区的开发主体,实现了从决策到落实、从规划到建设过程中强大的执行力,取得了高质高效的成果。另外,上海紫竹高新区充分发挥自身体制机制优势,营造良好环境,在股权激励、人才集聚、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管理创新等方面,全力创新突破。经过15年的建设发展,上海紫竹高新区凭借机制体制优势取得了众多骄人的成绩,连续15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获得了数十项国家级资质,包括中组部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商务部和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国家发改委授予的“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国家广电总局授予的“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并于2017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提升至第14位。
    (2)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生态系统
    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在建设发展之初,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行了产业规划布局,根据上海紫竹高新区的建设情况,发现提前进行产业布局对高质量发展和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这是“以产促城”即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真实体现。上海紫竹高新区自开发初期起就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数字内容、集成电路与软件、生命科学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持续关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15年发展,已经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军民融合、网络视听等产业集群,以上海紫竹高新区“信息数码港”“数字创意港”等产业平台基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网络视听等产业为契机,打造产业总部集聚中心、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数据中心,继续吸引业界知名企业入驻,进一步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全国首个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基地入驻企业超过620家,其中70%以上的落户企业为从事网络视频、影视动漫、网络游戏、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新兴文化企业。此外,扶持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著名软件产品和服务品牌,构建产业链上下游良性互动、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第三阶段:功能完善阶段
    (1)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服务生态体系
    在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后,开发区为推动企业成长,实现经济发展,开始增设各类能够促进企业发展需求的服务内容,逐渐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开发区软环境。上海紫竹高新区由于运用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对于入驻企业并没有行政管理权限,想要吸引企业和留住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上海紫竹高新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服务生态体系,成立专职部门提供企业入驻的工商注册服务、成立紫竹创业中心和创业孵化器提供小微企业的创业孵化服务、成立企业服务中心联合高校和专业机构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成立人才服务大厅提供人才专门服务、成立紫竹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各类科技服务、成立企业试验(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俱乐部提供设备共享服务、成立紫竹高新技术企业受理认定点提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成立紫竹小苗基金提供投融资服务及打造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等,相继开展的一系列服务为上海紫竹高新区打造“铂金”产业服务商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引领者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优质服务,上海紫竹高新区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此外,也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小企业,如独角兽企业触宝科技、中国版权金奖企业冠勇科技、主板上市企业至纯公司等,企业的茁壮成长就是对上海紫竹高新区优质服务的最佳认可。
    (2)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构筑科技新城
    产城融合的关键是在开发区内或周边有满足人们各类生活需求的配套设施,设想如果人们生活需要的居住、教育、交通、医疗、餐饮购物、文体娱乐等配套设施一应齐全,那么“产城分离”“职住分离”问题将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在完善配套设施方面,上海紫竹高新区吸引了一批高端科研企业入驻,也吸纳高端人才到园区工作和生活,为满足这种人才的生活需要,自2010年起上海紫竹高新区分期开发建设紫竹半岛国际社区,满足了人才对高端住宅的需求;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设立了紫竹基础教育园区,为人才的子女提供了从幼儿园到初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开通园区内的通勤车,为园区就业人员出行提供便利;建设餐饮综合服务区河畔8号、紫叶广场、IMAX影院、万怡酒店等配套设施,为满足园区内人员的餐饮娱乐需求。
    第四阶段:产城融合阶段
    (1)构建区域交通网络缩短城市空间距离
    随着上海紫竹高新区的不断发展,其所在区域城市副中心的特征日益明显,如何高效连接主城区和各功能区打造“产城融合”一体化科技城的关键。园区从规划布局以来,就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计划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以缩短城市空间距离。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区直达上海紫竹高新区的三条主干道已经建成一条高速路、一条高架快速道、一条在建的轨交地铁、一条规划中的轨交地铁,未来,上海紫竹高新区将形成“双铁双高速”的纵横交通网络,有助于加快建设“产城融合”一体化的科技城。
    (2)全面推进产城融合一体化的未来规划
    在建设规划之处,上海紫竹高新区就定下“给我20年,给你一座科技城”的愿景,到2022年,计划建设成为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地、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基地,打造创新突出、功能齐全、机制灵活、生态和谐的产城融合一体化科技城。目前,上海紫竹高新区有一批规划项目即将启动,包括占地37万平方米的“兰香湖”项目,是紫竹打造生态园区的重要抓手之一,岸线总长约3.3公里。沿岸线规划若干景点:兰香湖北街、星月步道、兰香湖文化艺术长廊、赛艇俱乐部、兰香湖南街、兰香湖酒店、兰香湖活力公园、兰香湖艺术地形公园、兰香湖青少年活动中心、兰香湖自然体验馆、兰香湖植物园、兰香湖雕塑公园等;紫竹信息数码港改造项目,将立足集各类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总部功能定位,计划建设为总部研发建筑,并配套小剧场、人才服务、银行、生活服务、医疗、商业、健身、书吧等功能;紫竹数字创意港二期项目,主要用于推进网络视听产业集聚和打造四新基地,并建设系列配套商业设施等。
    国家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建设过程,其经历了园区规划阶段、建设发展阶段、功能完善阶段和产城融合阶段。产城融合的过程模式与开发区和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有关,分两种情形:一是开发区处于城市近郊区,近期依托中心城区获得公共服务,远期随着城市拓展,城市中心区将与开发区连成一体,城市推动开发区转型,同时开发区的功能逐步转变,成为城市的综合性服务组团或城市副中心。二是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的开发区,产城融合将为产业发展带来人口聚集,政府、企业共同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外来人口的需求,促进外来人口本地城市化,推动开发区向综合性的城镇转变。
    产城融合是当前我国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思路,是将城市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对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化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的空间,建立相同产业的集聚地,推动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