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个导向 做好两篇文章 促进开发区国有公司不断做大做强

    2020-12-21 13:57
    自改革以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以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始终坚持市场化运营导向,精心做好自身成长和服务港区“两篇文章”,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有力促进了国有公司运营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
    一、以市场为导向,去行政化推动国有公司回归本位
    企业是市场主体,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过去国有公司一直没有摆脱行政化色彩,而且主要承担着融资平台的职能。因此,党工委把国有公司市场化列入改革的突出重点,把让国有公司回归市场化本位作为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大刀阔斧剥离行政化职能,全面实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基金+专业招商团队”管理运行模式。
    一是“+公司”。依托东营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吸引实力央企和区域龙头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共同参与开发区开发运营建设。港投公司与原齐鲁交通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东营联合服务公司,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东营鲁北高端石化智慧物流枢纽建设。项目融资方面,港投公司分别与农发行、东营银行、光大银行、青岛银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对接,通过多模式、多点位进行了融资渠道的探索拓展。
    二是“+基金”。成立东营港顺通投资有限公司,开展产业基金、融资担保、“政银保”、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与省新动能基金管理公司、市产业投资公司等基金公司合作,设立100亿元的专项基金,带动化工产业链延伸和技术创新。目前已出资1207.5万元,参股规模1.61亿元的山东毅达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山东宝港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冠森高分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引导和扶持辖区企业发展。
    三是“+专业招商团队”成立东营睿港招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坚持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引,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截至目前,开发区在建市外重点项目18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30.77亿元,其中省外项目10个,省外到位资金32.4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到位4132.43万美元。
    二、以公司混改为突破口,引入社会资本焕发内生动力
    体制机制改革确定之后,关键是引入市场化要素,通过股权合租等方式实现市场化改造,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我们大胆引入社会资本,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造,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拉长了短板,实现了“弯道超车”。
    一是债券融资,补足资金短板。随着港区快速发展,重点项目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仅仅依靠财政资金和传统银行融资贷款已远远不够,必须拓宽新的融资渠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港投公司与证券业界知名度较高的券商进行业务对接,快速推进公司债券业务合作协议初稿。目前,为保障后续评级工作顺利开展,已联系券商及中介机构准备入驻公司进行相关审计,提前着手制定明确的工作方向,力争港投双A评级,加快推进发债成功,为公司的发展增添动力。
    二是合资合作,补齐品牌短板。东营港投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是港投公司全资子公司。随着港区转型升级,复合型化工园区蔚然成型,物业服务亟需从单一化转向发展多元化、融合化、精细化、智能化。适应这一趋势,东营港投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于今年9月联合青岛华仁物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东营华港城市服务有限公司,依托华仁物业的品牌优势、竞争优势,汇合本公司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提升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吸引高端生产要素及创新团队提供空间一站式、服务一站式的品质保障。
    三是股权收购,补齐资质短板为提升建设工程管理水平,有效管控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港投公司以油田“三供一业”移交为契机,经多次磋商收购山东翔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30%股权。借助山东翔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企业及人员资质优势,港投公司进一步壮大了自身实力。
    三、以平台搭建为支撑,推动服务港区机制质量变革
    紧紧围绕提升港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开发区国有公司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搭建平台,搞好配套,为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搭建产业融资平台,提供资金支撑东营港顺通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山东舜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拟联合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及省、市两级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面向全市发起设立规模2亿元的东营市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用于支持高端精细化工品及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联合山东省“一圈一带”产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规模5000万元的东营市精细化工科技创新基金,专项支持山东道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对项目和基金管理机构的尽职调查,正等待圈带基金作出最终决策。出资1207.5万元,参股山东毅达创业投资基金,推动该基金出资1.61亿元投向山东宝港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冠森高分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供智力支撑。港投公司入股山东兴强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人才+项目+平台+投资”的模式,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为港区高端石化产业发展搭建了科研平台。参股成立“东营港培训中心”,以自有产权房屋入股,占股30%。合作方以资质技术、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入股,占股70%。东营港培训中心的成立,填补了开发区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空白,将有效降低企业员工的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为港区打造鲁北高端石化基地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是搭建基础设施平台,提供配套支撑。在固废项目扩规提升上,港投公司收购域内唯一固废处理项目所属公司康明公司10%股权。随着该项目扩规提效,在实现公司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降低了域内企业运营成本。在危化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上,东营港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青岛华仁物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专门停车运营管理的合资公司,大幅度提升了港区危化品停车场服务标准,助力港区化工产业做大做强。

专家讲堂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 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内向化的政策建议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