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南京怎么干?“路线图”公布!

    2020-05-11 17:22
    交汇点讯 去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从五个方面赋予了南京32项重点任务;今年4月1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的《江苏实施方案》又赋予了南京一批重点任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京怎么干,备受各方关注。
    5月11日,南京市举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京实施方案》专题新闻发布会,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蒯旭光介绍,南京作为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服从和服务这一战略既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
    《南京实施方案》共分为四个部分,是南京市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路线图”。
    第一部分,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包括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总体要求、确立发展目标等三个方面。其中,提出了南京的基本定位: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南京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到2035年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走在全国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前列。同时,《南京实施方案》还提出了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研发投入强度、铁路网和高速网密度、5G网络覆盖率、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量化指标,作为南京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指引和检验一体化成效的重要标准。
    第二部分,聚焦“一体化”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明确了强化区域联动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等三个方面重点任务,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是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增强城市空间统筹能力,全面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加快推进南京都市圈发展,加强都市圈间互动合作;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加快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推进园区合作。二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提高乡村发展品质。三是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推动毗邻区域协同发展,重点推进宁淮特别合作区建设,加强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联动发展。
    第三部分,聚力“高质量”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提出了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等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技术研发,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推进长三角科创圈建设。二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形成互联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保障。三是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共同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四是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更大力度、更高层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五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更高层次协同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增创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六是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第四部分,加强组织保障。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强化政策支撑、强化督促落实等四个方面重点任务。
    《南京实施方案》主要体现了三大鲜明特点:
    提高政治站位,推进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围绕国家《规划纲要》和《江苏实施方案》确定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原则,《南京实施方案》提出了重点任务、重点事项、重点政策“三重清单”。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南京实施方案》提出了一批项目工程,后续还将完善配套方案、编制专项规划。
    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更深层次区域一体化。在长三角特别是南京都市圈城市中,深化产业协作“一条链”,完善交通设施“一张网”,突出共治共保“一江水”,加快公共服务“一卡通”,共同建设“创新都市圈”“畅达都市圈”“绿色都市圈”“开放都市圈”“幸福都市圈”,打造一批改革品牌和亮点,努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前列。
    加强改革创新,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加快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主动接轨上海,协同杭州、合肥都市圈,加强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交通链、服务链跨界的无缝衔接。以点带面、依次推进,加快建设宁淮特别合作区以及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江北新区、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共同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

专家讲堂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 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内向化的政策建议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