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江苏省委建议: 完善江海联动布局 更好参与“双循环”

    2021-01-26 13:54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江苏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而纵观改革开放下长江流域发展,较之其他地区的优势就是便利的水利条件和开阔的腹地资源。就江苏而言,与433公里长江岸线并重的,还有954公里海岸线,因此,必须着眼于江海联动,从空间置换、要素配置、生态保护等角度引导我省长江流域产业转移、功能升级和绿色发展,在规划上确保江海共呼吸,在产业上确保江海同布局,在功能上确保江海存同异,为江苏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开出新局。就目前看,我省在这方面存在着区域治理合力有待加强、产业绿色集聚有待加快、交通运输体系有待优化、资金投入渠道有待拓展等问题。对此,民盟江苏省委建议:
    规划上确保江海共呼吸
    1. 突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要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契机,在分析开发现状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江海统筹的引领作用,切实推动江海联动理念在省级规划中具体落地,谋求尽快落定长江大保护下推动江海联动发展的规划先手。全力争取自然淤涨滩涂资源化利用,支撑和保障长江大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重要空间和资源条件。
    2. 突出全域空间格局培塑。坚持全省一盘棋,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沿江与沿海之间的关系,立足“十三五”全省沿江沿海开发成果,高质量编制我省“十四五”统筹江海联运、陆海统筹的沿江沿海发展专项规划。发挥各地区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立足充沛的沿海已填成陆资源,快速稳妥推进沿江向沿海转移,健全跨江连海的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
    3. 突出江海交汇发展定位。按照江海错位、产业集聚、组团发展、互动协作、因地制宜的思路,充分放大南通“大通州湾”开发经验,对全省沿江、沿海“两带城市”规划展开深入研究,合理功能布局。鼓励沿江各市支持重点开发园区先行先试,打破各自为战的发展困局,形成长江南北交融、组团协同发展的效应,全力构建江苏长江绿色城市链、沿海风光城市团。
    产业上确保江海同布局
    1. 突出沿江产业转移转型。进一步压减沿江环境敏感区域企业数量,加快污染治理模式由“集中治理”向“精细化、精准化治理”转变。在充分考虑海洋环境容量的前提下,推进高能耗、大能级的沿江产业向沿海转移,积极吸引沿江重装备、大进大出、资源深加工等产业到沿海布局。适时适量批复部分沿海化工园区,促进高质量、补链条、绿色安全的化工项目由沿江转沿海,对化工园区战略布局项目、企业兼并重组项目、安全环保技改项目及时给予政策支持。
    2. 突出区域产业布局格局。遵循“产业推动市场,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规律,积极支持三峡集团、中节能集团合作参与,谋求农发行和商业银行对我省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的精准支持。按照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环境容量和主体功能定位,构建以主导产业为基础、枢纽经济为特色的全域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积极争取通州湾石化基地、南通绿色精品钢基地等省级重大战略尽快列入国家级规划或国家重大项目库,在用地、用海、能耗指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3. 突出海洋经济战略地位。围绕新出海口、苏沪融合发展等战略规划,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围绕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绿色可持续等核心要素,加快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有序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以新产业引领新发展,加大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力度;调整海洋服务业战略发展方向,从资源开发转向航运、物流、海洋金融、海洋科教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产业,力促海洋经济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能级。
    功能上确保江海存同异
    1. 突出综合交通体系优化。深度落实《交通强国江苏方案》,立足公铁水运、江海河联,继续加大铁路、海港、过江通道、运河渠道的补短板力度,打造干支相连、省市一体、四通八达的区域性现代交通枢纽。积极推进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铁路、高速路网能力升级、内河转运扩容等设施建设,早日建成“轨道上的江苏”。着力深化交通工作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交通科技创新,探索高铁自主规划建设新模式,推广应用多式联运、无车承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
    2. 突出江海特色联运打造。着力发挥长江下游深水岸线和东部沿海深水航道优势,加强沿海港口与沿江港口协作互动,推进沿江沿海开发区、物流园区的通道建设。加快江海联运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航运特色鲜明的大运河文化带样板,构筑以沿海港口为节点的江海河、公铁水联运体系,尽快形成“铁路连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的现代集疏运体系,引导全省集装箱货源聚集,培育江苏江海特色联运新优势,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样板。
    3. 突出江苏新出海口建设。立足打造长三角港口群核心枢纽,成立省级层面的新出海口建设指挥部,明确专项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尽快确定新出海口主体港区和开发时序。支持南通港总体规划修编,协调长江沿线主城区港口功能退出,以苏州港、南通港融合发展为样本、以南通“大通州湾”港区为全省试点,力行沿江码头向沿海港口转型,打造港区功能互补、区域协同发展的江苏港口新模式,力争新出海口“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功能快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