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投资协同赋能双循环

    2020-11-30 16:57
     中国商务新闻网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向世界作出了一系列开放许诺:建设开放新高地,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中国将继续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并重战略,通过双向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和培育竞争新优势。这与中国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脉相承。
    稳外资持续发力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超大市场规模的强大磁吸力凸显,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避风港”。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006.8亿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同比增长6.4%。截至10月,流入中国各行各业的海外资金已连续7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如无特殊情况,预计四季度仍将延续当前稳中向好的态势,有望实现全年稳外资目标和‘十三五’圆满收官。”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在第三届进博会期间举行的《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0》发布会上说。
     “这也为 ‘十四五’奠定了良好的开局。”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是业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十三五”以来,中国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增强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推动其增加对华投资、扩大在华生产经营投入,特别是推动外资企业在华应用核心技术、开展尖端技术产品开发等深层次投资经营活动。“十四五”时期,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势必将推动外商投资规模的增长、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
     “当然,‘十四五’时期稳外资任务还需要在多个方面持续发力。”王是业逐一分析:一是持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和金融业领域的扩大开放。二是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加快推进高标准、高质量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持续稳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加快与国际营商规则的接轨,通过规则开放和融合从根本上推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对国际商报记者强调,要更好发挥外资对促进内循环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支持引导地方推进引资结构调整升级,吸引外资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金融保险、现代服务等领域,支持外资企业与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以此提高和扩大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宗长青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从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外资管理体制、加强开放平台建设、保护外商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推出多重举措,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利用外资发展规划。
     “走出去”步伐更稳
    国内大循环为主让中国对外开放更有底气、更加主动,双循环也同样离不开对外投资。
    1-9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515.1亿元(折合788.8亿美元),同比下降0.6%,降幅有所收窄。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同比增长29.7%。同时,今年以来,中国出口表现好于主要经济体,全球市场份额上升。
    在刘向东看来,对外投资是提升双循环发展质量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用足用好多双边自贸协定,推动进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培育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探索以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新兴贸易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正在加速推进。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此外,中国还将压缩《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环境。
    王是业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对外投资要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相关主管部门应通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稳定投入要素价格、推动企业开展生产数字化改造等措施为企业“走出去”铺平道路,使企业“走出去”步伐更稳,拓展市场空间和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