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技综合体发展路径探索 ——以扬州市智谷科技综合体为例

    2020-09-30 15:53
    当前,科技综合体已经成为扬州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推进“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企业为主导,以创新驱动为内核,实现高新智集聚发展。其中,智谷科技综合体作为扬州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示范先行区域,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已成为全市科技综合体发展的标杆。本文智谷科技综合体发展为例,探索扬州市科技综合体的发展路径,为“新兴科创名城”建设添砖加瓦。
    一、智谷科技综合体发展现状
    智谷科技综合体位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域,是扬州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孵化器,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的新引擎。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46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项目占地28.5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由裙楼(1-4层)和两幢塔楼(5-24层)组成,综合体内建有企业服务中心、会议中心、展示中心、城市书房、员工食堂、咖啡吧等配套设施。目前,智谷综合体二期16.5万㎡主体已建设完成,正在做内部装修,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三期6万㎡也已开工建设。
    截止目前,智谷一期拥有注册企业720家,入驻企业110家,办公用房出租率超95%,就业人数近2500人。2019年,智谷科技综合体累计实现开票销售64.27亿元,税收超1.7亿元。智谷综合体已累计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引进博士13人,获批省双创人才2人,市“绿扬金凤”人才10人;还先后获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等荣誉。
    二、科技综合体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扬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布局建设科技综合体,占尽先机。但科技综合体发展之期尚短,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先行先试阶段,发展仍有很多不明朗因素,加之受内外因素影响,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主要面临以下困难和挑战。
    1.国际国内经济波动。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波动明显,总体呈下滑趋势,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更让全球经济受损严重。国外市场的萎靡,对我国企业尤其是技术出口型企业来说,增添了更多不稳定因素。综合体内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仍处于成长初期,综合竞争力不强,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2.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竞争激烈。长三角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经济规模总量最大的区域,也是国内率先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之一。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下,相比上海、南京、苏州等特大型城市内的科技综合体,地处扬州的科技综合体从体量、项目、人才方面都很难匹敌,想招引大型科技产业集聚发展难度极大。
    3.规模以上“高精尖”企业占比偏小。目前,科技综合体内中小企业居多,规模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较小,距“高精尖”集聚的以创新企业为主导的全产业链式的品牌基地,仍有一定差距。另外,科技综合体对于挖潜和对接规模以上的企业,尤其是总部企业的抓手仍然不够扎实,缺乏产业龙头型的“独角兽、瞪羚”企业。
    4.高端化人才引进不足。一方面,虽然扬州市内有10余所高等院校,能够为科技综合体输送很多高校人才,但全国知名院校不多,加之科技综合体相较于周边一些优质区域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吸引高端化人才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园区内部科技服务中介仍处于相对零散的状态,科技成果评估、技术转移服务等成果转化相关服务资源较为匮乏,科技服务人才体系有待完善。
    三、科技综合体下一步发展思路
    科技综合体是建设新兴科创名城的关键环节,应大力集聚项目、技术、人才、资本等科技创新资源,放大现有科技综合体的虹吸效应,提升科技综合体整体的运营效益。
    1.强化特色集群,形成错位发展之势。一是特色产业凸显,坚持“一个科技综合体一个主导产业”的原则,按照对现有综合体的顶层设计,进一步细化每个综合体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避免综合体产业招商的随意性,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孵化器,培育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二是朝阳产业主导,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医学健康等热点产业,在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上寻找突破口,集聚培育一批市场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经济拉动强的朝阳产业。三是组团发展格局,全市科技综合体要形成功能明确、错位竞争、组团发展之势,不能存在同质竞争、相互挖企业的现象,将极大挫败扬州科技综合体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强化效益优先,提升招引项目质态。彻底改变“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发展状况,坚持“质量和效益优先”的原则,引领科技综合体建设成效的提升。一是明确招引方向,重点关注项目的成长性、科技含量、税收贡献和产业带动性,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领跑者,落实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对今后发展具有支撑力、推动力的实实在在的项目。二是强调以人带产,大力引进高层次、掌握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强的研发人才,千方百计吸引产业、行业引领军人才落户或长期合作;积极邀请“国家千人计划”、高校教授博士带团队、带成果、带项目入驻。三是借助活动造势,依托市里“科教合作新长征”“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由市领导带领科技产业综合体等载体平台赴全国科技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开展招商引资等专题活动,组团招引。
    3.强化专业服务,创新品牌服务工程。一是硬环境建设上,着力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体系,推行“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模式,更好承接科技综合体优质项目产业化。二是软环境建设上,重点提供创业辅导、融资上市、知识产权、管理培训、市场开拓等特色服务,助推创新项目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成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综合体管理运营向“房东+保姆+股东”模式转变,提供更加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三是专业运营环境上,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需要建立专业的团队来强化综合体的运营和管理,通过委托运营、合作运营、外包招商等模式,引进发达地区的专业化运营团队,建立起与国内创新创业高地的桥梁纽带,完善创新服务链条。
    4.强化人才集聚,打造创新创业高地。一是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重点依托“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扬州市场”服务资源,着力为入驻企业提供国际人才引进和国际技术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平台。二是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引入国际化高端人才寻聘、人力资源外包、在线招聘、人力资源咨询、人才测评与评鉴、管理培训与人才发展、灵活用工、转职服务等服务业态,逐步形成多种业态并存、满足区内不同层次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的综合性服务业态。三是完善各项人才服务内容,打造宜居服务、通达服务、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社会保障五大生活服务平台,构建五分钟生活圈,为载体入驻人员提供便捷、贴心的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