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探索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研究

    2020-04-20 17:34
    在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浪潮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济南高新区于2017年起探索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用新理念指导新实践。用生态赋能的理念引领园区经济、社会、政务、环境等升级发展,探索形成一套领先全国的高新区特色发展模式,为培育新动能、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中蹚出了一条新路。
      一、济南高新区新形势下发展面临的挑战
      济南高新区是1991年成立的首批国家高新区,经过近30年的建设发展,已逐步成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龙头、对外开放窗口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与形势的发展、新的战略要求和定位相比,济南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以下挑战:
      一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特征明显,各类不确定风险显性化。济南高新区在新常态下也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融合不足、企业结构不优、新业态发展不足等问题,经济总量仍待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增强。
      二是新经济下创新创业发展面临挑战。济南高新区创新创业效率还不够高,政策创新和“大手笔”投入还不够多,创业氛围和活力不足,创业群体规模不足,创新创业生态有待完善。
      三是新环境下产业组织方式面临挑战。国家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传统意义上区域经济发展的老三样“土地、政策、招商”难以为继,平台经济、分享经济、资本运作等成为推进产业发展的有效组织方式。济南高新区产业组织方式相对落后,市场化、专业化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大企业平台化深入推进不够,多层级资本市场尚未建立,亟待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产业组织方式。
      四是新形势下开放发展水平面临新挑战。国家正着力打造以“一带一路”为总领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监管有力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济南高新区开放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国际化发展水平不高,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五是新要求下社会发展面临挑战。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精准”地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济南高新区还存在产城融合发展不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尚未建立新型的社会管理体系。
      二、济南高新区探索生态赋能发展模式的重要意义
      高新区探索生态赋能发展模式,是准确把握全球新经济发展大势的战略举措。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动能加速孕育,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蓬勃发展。硅谷、中关村、深圳等全球新经济高地成功秘诀在于拥有一流的创新生态,生态是实现新经济繁荣的根本路径。
      高新区探索生态赋能发展模式,是主动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实践。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高新区探索生态赋能发展模式,是引领带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探索。2017年,山东省党代会提出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创建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标志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生态赋能模式将是济南高新区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崭新探索,有利于强化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领头雁”作用。
      高新区探索生态赋能发展模式,是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战略路径。济南高新区建区27年来,一直践行创新发展之路,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已经成为济南市科技资源最密集、产业最先进、创新创业最活跃、改革开放最领先的地区。但与一流高新区相比,济南高新区新经济能量级弱,发展模式、理念不先进,“一区两城两谷”发展不平衡。新时代,济南高新区要做到理念领先,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新实践,用生态赋能理念引领园区经济、社会、政务、环境等升级发展,探索形成一套领先全国、可复制推广的园区特色发展模式,树立国家高新区发展新标杆。 
      三、济南高新区生态赋能发展模式的战略内涵
      1、战略目标
      济南高新区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契机,积极探索“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按照“构建生态,赋能发展”的发展主线,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简洁高效的政务生态、公平法治的社会生态和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争当“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主力军,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园区,树立国家高新区生态赋能发展新标杆。
      2、内涵机理
      “生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类主体、要素、环境与影响因子相互联系、互为增长形成的生态网络系统。物种多样、要素偶发、关系复杂、自组织是生态繁荣的关键,要素循环、链接一切、开放共享、跨界融合是生态本质特征。 “赋能”是指为谁或某个主体、某个领域赋予某种能力和能量,实现升级发展。赋能区别于直接的激励或管理,赋能更强调为主体提供更高效的环境、机制和服务,从而实现主体的自组织、自激励、自成长。
      “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的核心要义就是“构建生态,赋能发展”,是指用“生态化”的理念和方式,赋能高新区创新创业、政务、社会、政治、环境等领域,打造开放融合的动态平衡系统,实现储能、育能和释能,为高新区全面发展注入强有力新动能。打造五大生态,即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简洁高效的政务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五大生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机统一、互为一体。生态赋能过程包括储能、育能、释能三个阶段。储能阶段重在要素集聚,是生态赋能的基础;通过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高度汇聚、充分流动和持续循环,为经济、社会、政务、自然等各领域全面创新发展积蓄能量,为构筑生态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物质流。育能阶段在要素集聚基础上,通过平台组织搭建、体制机制创新、服务集成供给、文化氛围营造,促进要素主体融通共享、连接成网,持续孕育发展能量,促进生态网络形成。释能阶段,实现各类主体爆发成长,释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平台、新组织、新机制、新文化,实现全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3、目标路径
      济南高新区构建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实施“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形成雏形,人才、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高度汇聚,建设一批生态赋能型企业、平台、组织、产业和基地,在创新创业、自然、社会、政务和政治领域探索出一套生态化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济南高新区跻身全国十强、成为全国一流高新区;到2025年,济南高新区创新创业、自然、社会、政务和政治生态基本建成,全面释放生态效应。园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社会事业体系,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和幸福,成为全国高新区生态化发展标杆;到2035年,济南高新区构建形成世界级创新创业生态,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成功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四、济南高新区生态赋能发展模式做法
      1.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济南高新区按照生态系统演进规律,以新研发、新创业、新服务为核心,以新产业发展为导向,加速人才、技术、资本要素循环,孕育爆发式成长企业,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汇聚高端创新要素,大力集聚国际领军人才、京沪人才、企业系人才、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海外留学生、华人华侨等双创人才队伍。深入推进量子通信、大数据、氢能源、干细胞、石墨烯等领域的原创性技术研发。加快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中科院山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以国家级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吸引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或500强企业设立技术研发、转移转化、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机构。
      构建融合共享生态网络。以共享经济理念,实施生态赋能型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生态赋能型孵化器、开放式实验室等新平台,积极组建孵化器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组织。积极探索“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新模式,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培育新经济企业主体。围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加大对高端创业、跨区域创业、硬科技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高成长企业挖掘和培养机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爆发式增长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聚力发展高精尖新产业。优化“一区两城两谷”产业格局,着力打造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通信等千亿级产业。全力推进数创公社建设,创建浪潮大数据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和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以重型汽车、智能输配电、机器人、增材制造、氢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集群。
      2.构建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
      济南高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资源高效利用、产城深度融合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活方式,打造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
      加快推动经济绿色升级,鼓励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生产工艺绿色化改造,加强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应用推广。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水平,按照“资源集约、产品共生、废物循环”要求,构建企业、产业以及园区三层循环经济系统。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按照“高端大气、山清水秀”标准,营造宜业宜居宜创的一流环境。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搭建园区综合管理云平台,推广教育、医疗、政务、交通、生活服务等领域智慧应用,打造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新型智慧城市。
      3.构建简洁高效的政务生态
      济南高新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核心,深化商事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以创新促精简,在内部审批上共享共用数据,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以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为目标,各审批阶段均采取“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请材料”的服务模式,提前进行材料审核,并一次性告知所需全部材料清单,争取让企业“来了就能办”,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打造简洁高效的政务生态。
      深化简政放权优化大部制管理,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能、责任与履职条件,解决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等问题。做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制度。完善容缺受理、“多评合一”等审批机制,全面实施“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清单制度,复制推广一批“一天办结制”,实现审批事项最少化、审批流程最简化、审批时间最短化。
      4.构建公平法治的社会生态
      高水平发展社会事业,加大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文体资源供给,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优良信用环境,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打造“诚信高新”。全面建设法治高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按照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部署,坚持依法严惩方针,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和企业单位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机制。   
      5.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匡正用人导向,营造层层树新风、人人争先进的良好干事氛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因事设岗、人岗匹配原则,着力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制度。大力营造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让党员干部放心大胆加油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压紧压实“两个责任”,种好“责任田”,打好“主动仗”。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明底线。
      五、济南高新区生态赋能发展模式取得的成效
      通过积极构建五大生态、探索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济南高新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重点、难点、亮点工作取得新突破。2018年1-6月,济南高新区各项指标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8.2亿元,同比增长27.3%,税收比重为92.8%,量、质双提高态势进一步巩固。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幅均保持在15%-20%的较高水平,明显高于济南市平均水平,对区域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全面落实深化“证照分离”“一次办成”“零跑腿”等改革,在济南市率先实现“拿地即开工”,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三证齐发”。2018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新成立市场主体4396户,同比增长37.8%,增速居济南市第一,实有市场主体38201户,同比增长44.9%,是改革前20年总数的近两倍。党建工作不断加强,教育、医疗等工作全面提速;高新法院案件结案率、结收比、人均结案数均在济南市基层法院排名第一,城市提升、三山三水等工程让自然生态更加彰显魅力。在创新创业方面,平台载体的建设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带动了英国Arm公司、Mills癌症个体化治疗中心、苏州医工所、中科院植物基因编辑产业基地等一大批建设项目的引进落户,济南高新区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占领世界技术链高端的基础和优势正在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