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开区以改革之手开启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新

    2019-04-01 17:29
    徐州经开区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紧扣“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目标,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担当、勇争一流,加快打造特色园区、智慧园区、创新园区、绿色园区、幸福园区“五个园区”,在全市当标杆、全省争一流、全国创特色,不断提升经开区的首位度、贡献度和美誉度,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探路领跑。
    一、坚持产业强区 展现精彩新蝶变
    (一)创新建立“1+X”招商模式。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路径、工作考核的第一权重、锤炼干部的第一阵地,全力培育专业专注、精准精进的招商品质。持续打响“金龙湖峰会”品牌,成功举办半导体、新医药与大健康、融汇金龙湖、徐台两岸合作等系列活动,锻造淮海经济区招商“第一名片”;精心布局“6+5”协同出击的招商体系,成立台湾电电公会徐州联络处,出台具有经开区特色的惠台政策,释放“兵种+战区+政策”的叠加效应。
    (二)创新实施“958”品牌工程。以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的战略耐性,完善招引、代办、落地闭环系统,以及观摩、督办、考核推进机制,滚动实施“1090”重大产业项目、“1050”城建重点工程、“1080”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建材薄膜太阳能电池、开沃新能源汽车、台湾正崴高端手机供应链、鑫晶半导体大硅片等一批百亿级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密集落地,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夯实产业根基。
    (三)创新打造“1+30”产业平台。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以金龙湖核心区建设为引爆点,推进特别机制、特殊政策“双特”改革,打造金龙湖科技城、凤凰山智慧产业集聚区、蟠桃山高端商贸区、大湖生态休闲区“一城三区”的发展格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启动特色园区“2030”工程,新微半导体加速器、杨山科技创新谷、金龙湖创新谷、东湖医学产业园、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加速崛起。
    二、坚持开放创新 汇聚发展新动能
    (一)以双向开放释放新潜力。扭住“一地一策”牵引性改革“牛鼻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徐州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验收、当年运营的“经开区速度”,打造徐州版的“上海自贸区”。抢抓徐州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机遇,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匠心打造技术品牌、优质服务、多式联运的贸易竞争新平台,持续彰显中心城市“区内境外”的优势。
    (二)以科技创新增添新动力。推进以产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施创新园区“1020”工程,到2021年创建10个新型研发机构和20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国家工程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首批国家级双创平台、徐州首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高端装备制造业(工程机械)标准化试点等成功获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等荣誉花落园区企业。完善“产业+企业+平台+人才+政策”的区域创新体系,实施“金龙湖聚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上市挂牌等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等平台建设,新增28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徐州第2家诺贝尔奖工作站,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推动产业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三)以体制改革激发新活力。聚焦机构瘦身、人员精简、资金支撑,实施去行政化、去机关化,提升活力、提升效能“两去两提升”工程。深化大部门制改革,机构数量由46个精简为19个,建立镇(街)“7+4”服务管理架构,打造“精简、统一、高效”新模式;稳妥推进身份档案制、全员聘任(用)制、岗位工资制、绩效考核制“四制改革”;推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整合成立金龙湖、金山桥2家国有投资集团,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为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三、坚持优化环境 厚植竞争新优势
    (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建成集约化、智能化、人性化政务服务中心,率先完成容缺预审、一窗收费等探索性改革,实现“经开区事经开区办”。创新实施多证合一、多评合一、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的“六合”集成审批,提供申请即审批、注册即开业、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委托即代办的“五零”快捷服务,打响行政审批“2330”品牌。
    (二)推进社会治理“集成+”改革。突出先行先试、集成推进,在全省集成改革工作基础上,创新增加“一个云端管数据”,形成具有经开区特色的“六个一”集成改革,构筑现代基层治理新体系。打破数据壁垒、推进互联互通,整合城管、规划建设、社会事业、财政、教育等部门执法职能,建成“1581”智能联动指挥中心,建立“1+3+N”全要素集成网格,推动“一个队伍管执法、一个中心管指挥、一个网格管治理”,实现监管更强、服务更优、效率更高。
    (三)推进园区建设“智慧+”服务。坚持规律性把握、系统化思维、现代化理念,启动智慧园区“1630”工程,建成中科院淮海经济区先进计算中心“1个中心”,智慧政务、智慧生态、智慧监管、智慧生活、智慧产业、智慧企业“6朵云”,总计30个智慧应用平台。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治理系统,实现消防安全、电气安全、综合管廊、道路桥梁“一网监控”,筑牢覆盖全域“千里眼”、人民群众“防火墙”。建成“金龙湖绿网”云上监管平台,388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关闭取缔,9家小港口小码头全部实现“两断三清”,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