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开区以改革之力破局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1-02-26 13:24
    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双向开放的最强动力、最大优势,紧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要求,逆风搏浪、奋楫争先,在融入新格局中勇当全市招商引资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排头兵”,奋力在徐州打造贯彻新发展区域样板中当标杆、作示范。2020年,成功突破“1号工程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自营进出口总额332.2亿元,占全市比重均达30%左右;服务外包执行额10亿美元,占全市19.6%;综合实力跃居全国218家国家级开发区第24位、全省115家开发区第6位。
    一、突出机制创新,优化“三大体系”构建招商生态。
    坚持一体推进、集成超越,加速构建更加凸显园区特色、激发个体创造、释放组织活力的招商体系。一是以协同化作战体系聚合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带头招,专业招商局与镇(街)部门协同招,社会化和市场化力量多元招,全方位增加信息源、多渠道充实项目库,开创了目标一致、同向发力、高效运作的招商新局面。二是以科学化考核体系激活力。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从考核签约率转向既看签约率、又注重履约率、转化率尤其是市场主体投资所占比率,持续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大“奖”的力度、传导“惩”的压力,对能招商、招大商特别是招引“1号工程项目”、外资项目的干部经济上重奖、政治上重用,激励全区上下跑出招商加速度、干出发展首位度。三是以标准化政策体系提效力。全面梳理、规范提升招商引资的产业政策,制定以通用政策为基础、以四大战新产业政策为具体指向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度,推动政策标准更清晰、洽谈成果快落地。
    二、突出方式创新,强化“三大路径”聚力招大引强。
    积极顺应新发展格局,找准“风口”、明晰路径,加快构建以工程机械及智能制造1大世界级地标性产业为主导,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能源、集成电路及ICT等3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人力资源、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3大新业态为特色,以5大创新中心为驱动的“1335”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聚焦补链强链,强化产业招商。树立“产业跟着规划走、项目跟着产业转”理念,精准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不间断联系欧美、日韩,深耕细作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地区,聚力突破世界500强、“国字头”、“央字号”、上市公司等头部企业,串珠成链、以链带面,招商引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年来,共签约产业项目116个、总投资近750亿元,特别是经过去年下半年的集中攻坚,在短时间内成功签约了总投资60亿元的浙江天通新材料产业基地、总投资50亿元的上海中车超级工厂、总投资50亿元的深圳银科5G智能终端等一批“大块头”项目,发展后劲更加充足。二是引入源头活水,强化金融招商。坚持“立足淮海、区域协同、资本赋能”理念,整合闲置的金荟大厦等楼宇资源,高起点打造以金融小镇、金融会客厅等为主体的“龙湖金融谷”,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开源证券、徐工保理等金融机构纷纷入驻;淮海经济区产业基金园顺利开园,引进和设立基金公司6家,基金规模达到560亿元。坚持产业化思维、市场化运作,华清氢能、深圳芯思杰、中科智芯等一批引领发展的项目竣工投产,充分释放了基金的引导和撬动效应。三是扩大利用外资,强化以商招商。依托企业以及商会、第三方咨询公司、领事馆等机构信息资源丰富、联系覆盖面广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接服务的力度、密度、深度,密集洽谈了丹佛斯、山特维克等一批全球领军企业,新签约了总投资3亿美元的上海思路迪等龙头型项目,中能硅业、罗特艾德等区内外资企业相继增资扩股,新到账外资1.9亿美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三、突出开放创新,深化“三大布局”打造枢纽门户。
    坚持全域开放、全面开放,系统谋划、统筹推进“12319”空间布局体系,形成立体式开放新态势。一是布局“一体两翼”,打造开放新枢纽。充分发挥地铁、高铁内外循环交通优势,大手笔大视野谋划以高铁商务新城为核心,以南部生物医药创新港、北部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快速推动构建高铁商务区、淮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淮海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一区多园”发展组团,不断汇聚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形成枢纽经济新高地。二是坚持“三区联动”,放大外贸新优势。以开放门户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南北共建园区联动发展,全省首班“区港联动”中欧班列成功开行,全国首个半导体展示交易中心挂牌运营,卡特彼勒路面机械保税加工、铁路专用线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开辟了联通全国、通达全球的开放大通道;综合保税区获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全年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增长423.6%,跻身全省20个综保区第7位、较上一年度提升了6个位次;跨境电商综试区启动运营,在全市率先完成1210进口和9710、9810出口首单业务,新引进米欧米拉、海淘兔等龙头企业,全年完成跨境电商贸易额2.1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42.7%,买全球、卖全球变为生动现实。三是建强“特色园区”,构筑招商新平台。坚持“一园区一特色、一园区一方向”,加快东湖医学创新港、凤凰湾集成空间、氢能产业园、高铁数字未来城等19个特色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开发运营、招商引资的综合能力,以大平台承载大项目、支撑大发展。

专家讲堂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

  • 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内向化的政策建议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