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园区动态

    产业园区探索“科技+产业”新未来

    时间:2023-12-2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重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承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和商办市场被寄予厚望。

    当产业园区和商办不再是短平快盈利的商品和纯粹的空间载体,回归产业逻辑,搭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躬身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资源、孵化培育和产业生态构建,成为破局新话题。12月22日,在2023(第七届)中国产业园区与商办新驱动力峰会上,与会人士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园区亟待重构产业生态

    “在我国经济经历40年高速增长的历史中,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对推动各地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际关系深刻变化,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城商联副会长、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董利表示。

    选址中国创始人、CEO陈雪源认为,在当前投资和挑战并存的形势下,产业园区和商办地产的3个趋势值得关注:一是园区和商办的发展主线已经从增量开发转为存量运营,从地产思维转向资管思维;二是园区和商办的服务对象从以前的“to B”端转向“To B+to C+to G”的客群;三是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和商办进入绿色、智能、人文发展的新轨道。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陈雳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未来经济的五篇大文章提出,跟园区息息相关的数字、科技、绿色等关键词,隐含着对未来投资的聚焦点。另外,高端化和数字化在新时代下显得极为关键,尤其是数字经济概念,被公认为是“十四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器”。

    随着存量时代的全面到来,园区产业和城市形态的提质逐渐成为紧迫而显性的命题。如今,以产业能级提升和产业链整合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模式,取代以往商住用地和土地财政进行平衡的传统模式,正成为未来开发区、高新区等成熟区域产城更新的可行路径。如何形成区域产业生态重构?

    “只有通过产融发展,注入新的发展血液,对原有产业进行变革,延伸新的功能和业态,对原有城市空间进行更新改造,才能推动城市更新转型,实现城市的融合发展。”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西南院产融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李毅认为,突破产城融合发展,要注重对整个城市产业格局非常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实现产城融合运营与城市更新同步;城市更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资产、资金以及运营能力同时持续更新。

    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可持续是园区遇到困境的时候可以活下来,遇到机会的时候又可以很快增长。另外,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也要从简单地追求‘快’到追求‘高、精、专、特、新’。” 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会长、长三角工业设计产业联盟理事长、上海8号桥联合创始人倪伟源认为,当一切外在都处于不确定性时,由内向外地激发驱动力成为唯一的确定性。

    “我们最看重的是产城人关系的升维、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产业升级的创新。”赛博天空2077总经理、姑苏喵喵城项目总经理董少帅表示,近年来,产业社区成为高频词。产业社区,是指以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功能,从而达到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目的的新型产业集聚区。成功的产业社区,不仅是复合型产业集群,更是生活导向的“都市区”。

    在谈到产业社区是成为城市局部综合开发的新动能,激发产业人群创新驱动力话题时,董少帅认为,随着国潮、夜经济、Z时代、新消费的崛起,以及超级大IP的隐性出现,包括Web3.0、AR、VR、脑机接口、Chat GPT、量子计算等科技的进步,应该善用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向潮流化、科技化、国际化方向做产业园升级。

    实践出真知。12月8日,以“产城融合、商产共荣、职住平衡”为特色的百万平方米级综合产业园区——中关村西北旺科技园正式开园。中关村西北旺科技园副总经理苗思露介绍,该园以建设“中关村科学城集体产业园区的标杆”“北京大型综合产业园区生态宜居城市名片”为目标,聚焦人工智能、5G、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前沿。通过科技企业发展平台、金融服务、教育配套、品质商业等多元业态,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和科创新高地,中关村西北旺科技园由西北旺镇集体土地积累上蜕变而成,经过多年探索如今走出了一条产、商、住、居共融的产城发展路径,如今已是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核心腹地。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目前我们一直坚持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利用区域创新资源和文化资源,承接中关村科学城优质产业外溢,成为西北旺镇集体经济建设的重点,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更高质量的平台。”苗思露说。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