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发展规划

    协同联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4-11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座谈会的名称从推动、深入推动演进到全面推动,彰显总书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上“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治国理政方略。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重大战略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牢记“国之大者”、抓好“千秋大计”,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多方联动、内外协同,更加积极主动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的江苏篇章。

    一要增强战略导向协同。把江苏区域发展战略,放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发展新格局中谋划。要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强化沿江绿色发展轴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推动北翼沪蓉运输通道壮大,增强腹地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从目前看,沪蓉高速公路江苏段主要在长江南岸,随着江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地区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落差将逐渐缩小,特别是北沿江高铁开工建设和通勤性过江通道加密,扬子江南北两岸将逐步形成“高铁环”“高速环”“快速干线环”“城际环”,长江经济带下游北翼的重心也将由长江南岸拓展到长江两岸。要以建设北沿江高铁为契机,充分发挥南京江北新区、泰州和通州湾分别是长江经济带的创新支点、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江苏新的出海口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作用,将北沿江协同发展上升为省级层面的重大战略,打造江苏参与区域协调发展新优势,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下游和长三角北翼的能级,与打造长三角金南翼的浙江形成呼应之势。

    二要增强绿色低碳协同。坚持系统化思维,不仅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沿江地区的发展要求,也要作为江苏省域全境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轴,加大长江保护法落实执行力度,全面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实现底色相同、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加强生态廊道和生态带、生态圈建设,重点打造沿江、沿淮“两横”轴、沿运河、沿海“两纵”轴,统筹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和环太湖世界级生态湖区、环淀山湖绿色发展协同区等,通过共商、共护、共建、共享,增强江苏生态吸引力,塑造江苏生态大品牌。

    三要增强区域城市协同。按照政策精准化、措施精细化、协调机制化的要求,更高水平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水平,努力把沿江地区打造成全省现代化建设先行带、引领带。增强南京、苏州、徐州等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沿淮区域与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培育建设南京、苏锡常、徐州等现代化都市圈。充分借力加密过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锡泰合作,加快常泰融合,规划建设锡常泰都市圈,促进扬子江城市群和江苏中部崛起,形成中心城市辐射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江苏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

    四要增强创新创造协同。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完善南北发展帮扶合作机制,支持苏南苏中苏北围绕全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以G40高速公路沿线和江北新区、扬州、泰州、南通市区连线为重点开发区域,规划打造北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成为与G60科创走廊、G42高端智能制造走廊并行的长三角区域第三条走廊。围绕科技创新,增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的联动,更好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创新发展。

    五要增强公共服务协同。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让全省人民群众共享高品质生活,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深化省内南北结对帮扶合作,从产业帮扶向教育医疗、科教人才、健康养老等各领域拓展,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相对均等、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努力把苏北地区打造成全省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形成南北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社会布局。

    六要增强政策机制协同。认真总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经验,将政府间协商议价机制引入特别合作区和共建设园区,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当分离改革,探索建立税收分享和经济统计分成制度,充分激发跨区域合作的生机活力。在打通行政区边界有形“断头路”的同时,进一步打破思想认识、行政区划、政策制度等各种无形的“断头路”,深化高质量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战略协同、政策协同、法治协同,形成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