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速递

    无锡高新区: 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做出“高”而“新”的创新文章

    时间:2021-08-17
    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做出“高”而“新”的创新文章
    如何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做出“高”而“新”的创新文章?这可能也是当下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时的一道考题。无锡高新区通过不断优化产业体系布局、大力集聚创新资源、持续完善双创载体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等多措并举,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建设方面表现突出。解析其进位,一些改革思维、创新路径给人以启示,或可为更多园区提供创新发展经验。
      水深则鱼悦:生态优化提质,高企年增近300家
      从无锡高新区科技局获悉,今年1-7月,无锡高新区共申报86个领军人才项目,在谈的有31个,符合申报条件的总数达到117个,同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历年最高的。
    严把企业引进质量关,是去年该区的一项新举措。作为产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领军人才项目成为衡量园区生态的重要指标。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优化存量也要谋划增量。据无锡高新区科技局相关人士介绍,去年开始高新区明确了园区引进企业的定量和定性考核指标,“引进项目必须30%符合高企培育要求,30%符合人才培育要求。对于协议人才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领军人才项目不做评审就可直接认定。我们的目标是5年引进1万家企业,其中符合高企培育的企业达到3000家”。据悉,高新区当前科技型企业已集聚5000多家,其中高企900家。
      园区是一个开放创新的综合试验区。当前无锡高新区已形成国资、外资、民营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不同形式的园区。这些园区功能、优势互为补充,对于优质项目、人才团队的引进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争先进位、跨越发展提供了充足动能。据悉,当前高新区每个国资园区都设立了基金,园区内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建立跟投机制,使得园区资本力量能更好地为企业赋能。中电海康、朗新科技等部分龙头企业牵头的园区依托上下游产业生态圈优势,让相关产业抱团成长,吸引了不少关联企业的入驻。
      据无锡高新区科技局相关人士透露,这些园区里高企比例、人才项目比例接近30%。随着与国资园区入驻政策方面的统一,民营园区近年来数量逐年上升。目前高新区已建有天安智慧城、北邮国昊、中关村、东庄产业园、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民营园区。东庄电力电子科技园从去年开园至今,入驻率已经超过80%,且入驻企业不少都是“潜力型选手”。得益于太科城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这批龙头科技园区产业定位明确,每家专注一个细分产业,通过畅通产业链、搭建平台,培育关联产业企业,在全区产业大生态中建立起一个个小生态圈。
      水深则鱼悦。企业主体不断“进阶”的背后,是无锡高新区一直以来做实做优的贴心服务支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引擎,精准服务企业,破解难点堵点痛点。在创新型企业培育方面,2019年起高新区就制订了1亿元的专项资金,对新增入库高企进行奖励,近年来高企每年新增量都近300家。
      暖巢孵力强:“超级连接器”“创新极核”打造产业集群
      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发展状况,一直以来都是评价区域创新驱动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全区孵化载体阵容不断壮大,形成了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等为代表的“创新载体矩阵”,打造了助力科技企业高飞的“硬核”平台。
     前段时间,江苏省科技厅发布了2020年度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结果。旺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微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3家辖区内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入围省级A类孵化器。无锡高新区科技局的数据显示,至2020年末全区累计认定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9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5家,省众创社区2家。这些孵化器充分满足了高成长性企业对于发展空间、资本运作、管理培训、国际合作的个性化需求,起到了企业与政府、市场、资本间“超级连接器”的作用。如作为国家级物联网专业孵化器的微纳园物联网中心,截至去年末累计引进培育孵化物联网企业118家,累计产值达106.84亿元。
      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上,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无锡高新区还持续实施“大院大所大平台”计划:中科院系列院所,重点高校研究院,央企研发中心等科研院所纷纷落地,组成“创新极核”,为高新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高能引擎。7月21日,无锡中科德芯光电感知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正式投产。当天,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同步揭牌。研究院的投产,既是强力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关键成果,更是加快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体系的有力举措。
      当前,无锡高新区已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华进半导体封装技术研究所等4家专业研究所、JITI-德科立等3家联合创新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机构实力不断壮大。在企业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全区已建国家工程中心1家,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在全国高新区中表现抢眼。同时,还建有省级工程中心114家,院士工作站30多家。
      一个个高能创新载体全速运转,加速创新资源大量集聚,无锡高新区逐步形成了多个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占全国1/9,在全国高新区中排第二;物联网产业产值占全国1/10;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25亿元,在全市占半壁江山。此外,全区已诞生科创板上市企业6家,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居前列。
      敢于走新路:示范经验先行,为全国高新区提供样板
      因科技而兴,因创新而进。在无锡高新区科技局相关人士看来,无锡高新区在全国先行先试的一些示范举措,不仅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也为全省甚至全国高新区提供了很多实践经验。
      比如,5月27日无锡高新区获批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是全国首批13家试点国家高新区之一。
      “创新积分制对于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来说是叠加政策利好,不仅可以得到各类政策扶持,同时还能帮助我们科学研判自身发展。”无锡高新区一家光电感知技术企业负责人表示。据悉,企业创新积分制是对现有企业进行动态量化评测和精准画像,按发展阶段遴选企业、择优扶持,逐步形成雏鹰、瞪羚、准独角兽等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这一举措,有效破除了体制机制制约科技创新的障碍,将原本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财政、科技、人才、金融等创新资源集成起来,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进行量化评价,最终以积分评价结果为依据,精准量化地进行政策支持,切实增强了企业的政策获得感和创新能力,提升了科技创新组织管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公信力。最近,高新区已经发布2020年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综合百强、研发投入百强榜单。同时该区结合创新积分制,完善“新科贷”评价体系,贷款总额上限从2亿元提升至5亿元,上半年共向27家科技企业投放“新科贷”贷款6220万元。
      另一项举措,是积极响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号召,在全国率先提出规划建设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在零碳领域将力争引进各类科技企业1000家以上,探索和形成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崛起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记者在无锡高新区采访看到,从企业、街道、社区,到产业园区,各种零碳示范项目正在纷纷落地。“绿色转型、低碳循环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高新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要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高新区科技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最近无锡高新区作为全国唯一高新区代表参加了长城工程科技会议2021年第一次主题大会,会上做的主题报告为“双碳”目标贡献了无锡高新区经验与方案。目前,无锡高新区正在编制《无锡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积极争创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