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

    关于为开发区研发机构解困的调研分析报告

    时间:2022-09-13

    随着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区企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今年上半年锡山开发区企业研究院和科研事业单位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1亿元,新增产学研合同备案登记13个,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均有突破,科研经费规模逐年增长。但是,企业研究院和科研事业单位受到传统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影响,在管理的效率和专业化程度远不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一、开发区科创能力现状

    (一)创新发展活力不断积蓄。一是创新型企业集群持续性壮大。2022年1-6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5.3亿,同比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9%。全年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预计占全区40%,拟申报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75家。申报无锡市第一批“三类”企业入库总计52家,占全区一半。截至目前,累计通过两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30家,占全区38.1%,任务完成率52.3%。二是创新支撑能力跨越式提升。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1亿元,新增产学研合同备案登记13个。瑞尔、海核2家企业推荐申报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全区仅此2家;极电光能、赛福天等3家企业申报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项目(含揭榜挂帅),占全区75%;新广联申报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吉兴、申锡等4家企业申报2022年省科学技术奖。极电光能获批2022年度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为全市唯一入选的新能源光伏企业。中科微至一专利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区唯一。

    (二)高端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一是项目申报领跑全区。国家级项目方面,申报国家“火炬计划”人才项目1个(全区2个),国家外专项目2个(全区4个),国家“万人计划”人才项目5个(全区14个);省级项目方面,申报省“双创”人才项目13个(全区25个),其中11个项目入围市级答辩(全区18个),申报省“双创”博士项目12个(全区13个),省外专项目4个(全区8个),省“科技副总”项目8个(全区19个)。二是人才活动如火如荼。对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继续协办第十七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动员和辅导人才项目参加中国无锡“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充分发挥平台载体和合作机构的力量,为后期人才项目导入开辟新的源泉,共推荐参赛项目133个。承办“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长沙赛区)暨第二届“智汇锡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科创大赛,对接湖南大学设立太湖人才奖学金。三是人才服务精益求精。做好人才服务环境和保障提升工作。推进“太湖人才计划”“锡山英才计划”分年度拨款工作。推荐10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入库“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组织玖熠半导体等人才企业参与无锡市科技人才交流会活动;推荐曾凡林等高层次人才参与无锡市“百名科技之星”竞选。与江苏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企业融资对接服务,瑞尔医疗、佳云丰物联网等11家企业获得人才贷。

    (三)平台载体建设不断夯实。一是专业园区扎实推进。无锡锡山集成电路产业园授牌,完成园区VIS形象识别策划及园区地标名牌方案设计。二是高端平台加快建设。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完成整体项目规划及目标设定,完成2021年二期采购,2022年一期采购准备进入招投标阶段,已引进5G终端基带芯片等4个项目,目前以“拨投”结合的方式完成项目投资1200万元。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完成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无锡分中心创建,研发及办公载体装修基本完成,正在注册运营公司,筹办第一届理事会。上海交通大学无锡碳中和动力技术创新中心事业法人单位注册、碳中和产业园地块前期手续、设计方案等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三是品牌创建不断突破。完成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申报工作,力争年内创建强国试点。发动4家企业预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企业预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助集萃芯众创空间进行省级众创空间申报,推进省级加速器、市级孵化器申报筹备工作。夯实“科创飞地”建设,北、深、上三地离岸载体基本步入正轨,今年以来累计孵化项目8个,其中4个项目落地至开发区,开展交流及招商活动18场次。

    二、开发区研发机构存在困难

    (一)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不科学,缺乏专业指导。

    企业研发机构不比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由于承担的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较少,企业研发机构没有设立专职的科研经费核算岗位,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合规性不是很清楚,指导科研人员编制科研预算时往往不专业。科研人员重科研轻管理,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背景下,只能在往年科研预算的基础上按经验或主观上直接修改,缺乏有力的测算依据,60%的科研项目实际支出与经费预算不符。

    (二)经费的支配自由与财政的严格监管难以兼顾。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反映,为了让科研人员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科学研究,国家对科研经费采取“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管理方式。但行政管理人员为了降低自身风险,会理性地选择靠高一档、严格管理。目前江苏省产研院已经启动对体系内科研事业单位来自财政的科研经费的监管工作,对经程序认定后具有重大风险的科研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经费的支配自由与财政的严格监管难以兼顾,过于严格的经费管理会影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经费管理办法过于刚性,审批慢、流程长影响科研进度。锡山区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反映,我中心研发的智能化超精密先进制造装备,需要采购的多为国际封锁的关键零部件,而目前创新中心经费拨付的审批程序较为复杂,会影响研发进度。特别是超过200万元的经费调整和使用,需要创新中心主管领导签章批准,再报中心管委会决定,最后上报理事会同意。拨付流程涉及环节多、进度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中心科研活动的开展和经费使用效益。

    三、意见建议

    (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科研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的有效协作,安排专职财务人员协助科研人员管理科研经费。组织科研人员开展科研经费核算入门培训,学习相关政策来提高预算管理意识。

    (二)加强分级分类监管。对推进效益好且没有风险的科研项目监管级别要低,对正常的研发活动不干预;对无进展且经营出现风险的科研项目监管级别要高,资金使用监管和财务审计并用。

    (三)完善经费拨付手续。优化审批立项流程,对关键链路节点进行疏通,明确拨付时限,压实拨付责任,加快科研经费拨付进度,减少经费“在途”时间。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