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推动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国家高新区有高招!

    时间:2023-11-01

    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开板14周年。14年来,先后有1324家上市公司登陆上市,总市值逾11万亿元,筑造我国经济创新成长新高地。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多措并举帮助企业产业加速、精准融资、规范治理、上市挂牌,推动更多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济南高新区

    目前,济南高新区上市企业已达22家,占济南市的37%,其中主板8家、创业板5家、科创板2家、香港主板4家、北交所3家。济南市首家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均诞生在济南高新区。

    济南高新区在山东省率先推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平台系统,不断完善专精特新培育体系,建立分层次企业储备库,探索实施包挂制度,以“一企一策”方式精准服务企业,有效提升培育工作质量;通过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方式,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瞄准“双一流”高校和知名科研院所,开办各产业方向“高校合作及观摩学习班”,指导企业产学研精准对接,加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抢抓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重大机遇,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同时,济南高新区财政金融部抢抓全面注册制改革机遇,按照山东省上市公司孵化集聚区建设要求,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营业务、财务指标和科创属性,建立了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实施“一企一档”和五年培育计划,按照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指导服务;通过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邀请山东证监局、交易所和全国股转公司的专家来高新区调研指导,与拟上市挂牌企业座谈,现场为企业答疑解惑;出台鼓励企业上市挂牌的扶持政策,真金白银补贴企业,降低企业上市挂牌成本,2019年至今,扶持经费投入已超过1亿元。

    西安高新区

    目前,西安高新区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77家,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占西安市67%、陕西省50%,其中科创板上市9家、创业板11家。西安高新区还储备各类拟上市后备企业195家,其中133家企业入选2023年陕西省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全省占比近1/3。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始终秉承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的理念,通过强政策、强机制、强服务、强支撑,全面推动区内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保障,出台“上市十条”,分阶段给予企业最高1200万元奖励;强化机制推进,实施“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培工程,构建起“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培育体系;强化服务效能,提供覆盖企业上市全周期“专管、专员、专班、专资、专策”的“五专”服务;强化空间支撑,建设千亩上市企业园,立足为上市企业再投资再扩产提供空间支撑。

    近三年,西安高新区新增上市企业22家,国家高企年均增长32%,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长30%,并形成“3个80%”,即80%以上的科技企业为自主培育、源自高校院所,80%以上的科技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产品,80%以上的科技企业拥有自主研发团队。

    厦门火炬高新区

    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拥有境内上市公司19家,其中,主板5家、创业板12家、科创板1家、北交所1家,分布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环保行业、互联网和其他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福建省、厦门市上市后备企业共16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共42家,累计拥有各级专精特新企业640家。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深入实施金融赋能,积极培育和推进园区企业上市,壮大资本市场“火炬板块”。针对园区专精特新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上市后备企业,高新区将推出一系列上市相关活动,组织高新区意向企业“走进交易所”深度交流学习活动;建立企业上市服务日工作机制,根据高新区的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建包含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券商等专家的资本市场专家库,不定期派驻相关专家驻点高新区,为高新区企业改制辅导上市等服务,探索高新区服务企业新模式。

    无锡高新区

    目前,无锡高新区累计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34家,其中科创板10家、创业板8家、主板7家、北交所1家、港交所4家,资本市场“新吴板块”持续壮大,规模和质量持续攀高。

    今年以来,无锡高新区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深耕金融创新,不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持续推进企业上市“倍增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全区上下协调联动机制,按照“政策优先享受,要素优先保障,问题优先解决”的机制,协助区内重点拟上市企业破冰发展,推动企业加快上市进程,及早登陆资本市场。

    下一步,无锡高新区将继续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围绕全区重点产业链建设,筛选发展龙头骨干和专精特新企业资源,充实完善上市后备资源库,常态化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激发企业谋求上市内生动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日报》)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