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

    武进开发区发挥纪检监察力量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时间:2023-10-2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党中央对优化发展环境、做强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近年来,江苏武进经济开发区除了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活力四射的市场环境、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还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力量,助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深刻领会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发展的重要意义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顺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国际形势新变化、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不仅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而且有利于吸引外资、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因此,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既是依法维护企业权益、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保障。

    (一)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驱动、靠公平竞争、靠转型升级,这些都离不开优化营商环境。只有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破除束缚创新的桎梏,让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

    (二)优化营商环境是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只有打开国门搞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才能获得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三)优化营商环境是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有力保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政策红利”也逐渐弱化,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多依靠“创新红利”“人才红利”来驱动。在这一大背景下,营造公平高效、诚实守信、稳定有序的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的流入与集聚,促进区域经济从传统的成本优势向以品牌、资本、技术、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二、深入剖析纪检监察对于护航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

    (一)健全工作机制,打造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园区出台“以创新创业者为中心”的实施意见,成立工作专班,重点建设营商业环境体系。组织召开营商环境座谈会,优化领导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和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联系机制,扩大联系企业覆盖面。制定《关于加快集聚先进碳材料和生命健康产业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政策》,加大重点产业人才引育力度。打造石墨烯研究院、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和大学科技园等“2+4+X”科创平台,在全省设立首批国家医疗器械创新服务机制。用好惠企政策计算器,推进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落地实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优化金融服务内容,上线“园区保”业务,为企业提供小微普惠类、园区成长类、重点支持类等金融产品。

    (二)创建服务品牌,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打造“西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建设园区新便民便企服务大厅,推出“网格+审批”便民服务新模式,推进税务“放管服”改革,深化办税缴费便利化举措。落实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的各项规定,推广“企业开办专区”,推行“不见面审批”,依托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实现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常态化。落实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自主查询、许可事项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度等工作制度,实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开辟“个转企”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完成建成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常州分中心赋权考核,有效降低园区及常武地区器械、药品企业制度成本。

    (三)规范行政监管,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实施审慎包容执法,坚持合理行政,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合理设置“纠错整改期”,通过责令真该、行政约谈等措施,引导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构建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大信用信息公示力度,推行企业注销“1+N”套餐,实行企业注销便利化。对从事不涉及安全的一般性经营活动以及总部、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坚持审管联动、包容审慎监管,对市场主体“无心之失”情节轻微且未造成危害的行为予以“容错”,对困难主体办理分期或延期缴纳罚款手续,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深入分析在实际纪检监察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重视不够,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存在办案是主业、监督是副业的思想。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监督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发改、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部门“优化”而来,不是靠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而来,一旦出现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纪检监察部门严肃查处就可以了。所以,在监督执纪问责中,有时没有将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监督作为首要职责来看待和履行,对营商环境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盯得不紧、看得不牢。

    (二)机制不畅,常态监督有难度。当前,纪委监委对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问题的监督,主要通过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专项检查的方式进行,没有建立问题交办、结果反馈等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工作闭环和常态机制。导致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在遇到与营商环境相关的贪污腐败和作风问题时,不能第一时间直达纪委监委,更不能直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改进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委监委对营商环境方面存在问题的监督执纪效果。

    (三)手段不多,方式方法有欠缺。一是创新手段运用不够。对营商环境方面存在问题的监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在监督工作中的创新运用还有待普及。二是部门力量整合不够。比如在借用公安、财政、税务、审计等外部力量,发挥其职能优势,形成市域一体化监督合力上还存在薄弱环节。三是监督执纪质效不够。监督检查方法不多,形式单一,导致在工作中发现问题面上的多,深层次问题少;一般性的线索多,有价值的问题线索少。

    四、理性思考监督如何进一步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一)聚焦主体责任落实,着力解决思想不够重视的问题。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牢固树立“抓好监督是本职、抓不好监督是失职”的理念,不断提高纪检干部履行营商环境监督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对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弘扬“店小二”精神、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等工作中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级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责任落实、工作落地。

    (二)聚焦监督质效提升,着力解决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要建立健全问题交办机制。探索将办事窗口“好差评”系统、群众投诉建议信箱、网站公众号等评价信息同步抄送至纪检监察系统,由纪委监委对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认定,一旦发现确实存在损害营商环境相关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建立健全协同监督机制。统筹各方监督力量,努力形成统一调度、高效协同的监督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督质效。建立健全结果评价机制。坚持把群众认可、人民满意作为出发点,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将问题处置结果交由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评价,并将群众评价结果作为评判相关职能部门问题整改的重要依据,倒逼职能部门主动作为、优化服务。

    (三)聚焦严肃追责问责,着力解决工作不够扎实的问题。坚持全覆盖、无盲区,科学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对有损营商环境的行为精准监督执纪问责。重点查处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问题处理不及时、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特别对发现问题拒不整改、虚假整改等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严肃追责问责,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同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旗帜鲜明开展容错纠错,对诬告陷害行为及时澄清正名。及时对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曝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有效震慑。

    (江苏武进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专家讲堂
  •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 加快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 关于提升园区项目建设配套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 应对全球产业链结构性重构的五大举措

  • 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怎样界定新基建概念: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 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来自开发区整顿的

行业动态
电子期刊
友情链接: 安优网络
如神咨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4279号-1